返回

2022-07-25

威宁: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共建区域自治新样板

作者:陈武帅 叶启伟 何艳 时间:2022-07-25 阅读:323


 威宁: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共建区域自治新样板
记者 陈武帅 叶启伟 何艳

  近年来,威宁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索创新“凝聚人心促共鸣、推动发展促交鸣、繁荣文化促争鸣、深化治理促和鸣”,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
 
 
  汽车穿过白刀岭郁郁苍苍的山林,驶入石门乡石门坎村新营组,83幢充满民族气息的两层小楼围成一个同心圆,寨子里小广场、休息长廊、花坛等设施应有尽有,仿佛走进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村民韩庆全在自家小卖部唱起红歌。韩庆全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利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小卖部,向村民及前来参观的游客售卖酒水副食,年均可增收2000多元,加上务农、务工等收入,家庭年收入过万元。闲暇时光,韩庆全夫妇经常用苗语教邻居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由衷感恩共产党,韩庆全家也被评为石门坎村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
  从贫瘠破旧的苗寨变身集民族特色与现代元素为一体的特色民族村寨,石门坎村新营组是威宁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威宁紧紧围绕增强各民族“五个认同”目标,通过组织实施守“圆心”、拓“半径”、扣“圆弧”三项培育行动,凝聚人心促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盛夏时节,走进迤那镇海升集团苹果种植基地,蓝天白云下,群山环抱中,万亩苹果林尽收眼底。
  为将苹果产业由零散种植向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威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海升集团在威宁投资成立超越农业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逐步壮大苹果产业。通过打造迤那6000亩精品苹果示范基地,覆盖农户4056户17232人,每年发放工资600余万元,让当地各民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迤那镇苹果种植核心基地还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农村新园区名录。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中,威宁通过组织实施合力战贫争胜、合力“四化”争先、合力创新争优三项固本行动,引导各族群众抱心贴心,全力用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带领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走进板底乡板底小学,具有彝族传统图腾装饰的教学楼入门可见:撮泰吉、鹰图腾、虎图腾……无不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板底乡组织动员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基础聚合、产业联合、生态璧合、文化融合“四项行动”,共同携手绘就了民族和睦、生态和美、产业兴旺、文化兴盛的山乡生活新画卷。
  社区党员干部用“双语”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方针政策,讲习法律法规,讲述脱贫故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事迹经各级媒体报道后产生了广泛影响。
  板底乡是威宁繁荣文化的一个代表。近年来,威宁通过组织实施红色文化引领、民族文化添彩、生态文化浸润、体育文化增色四项催化行动,繁荣文化促争鸣,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部分乡镇和村寨先后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首批全国7个双语和谐乡村之一”等称号。
 
 
  “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是社区治理内在要求,强化“一站式”办理,让搬迁群众办事少跑路是社区干部的服务目标。雄山街道福康社区党支部书记陶梅说:“社区根据搬迁群众家庭状况采取分类管理办法,让社区干部做到户户底数清,样样情况明,实现干部在一线服务,政策在一线落实,群众有需求,我们及时来帮助。”
  2018年8月,罗靖从玉龙镇和平村新田组搬迁到朝阳新城社区。2019年11月,在社区支持下,他先后成立了威隆专业合作社、盛宏种植农民联合社总社等,在原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流转土地3000亩,带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发展蔬菜种植,共带动搬迁群众1380余人就业,让1200余名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2020年,罗靖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罗靖是民族团结创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在民族团结创建中,威宁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创收”的就业车间建设模式,积极引导各类资金向就业车间倾斜、群众向就业车间集聚、企业向就业车间入驻,吸纳广大无法外出务工的各民族群众到车间就业,实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