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觉镇:乡村振兴展新颜
作者:李正传 时间:2022-07-27 阅读:470
七月的哲觉小镇遍地满目翠绿,山林间小道在绿色间穿梭。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哲觉镇历届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多年的奋力开创下,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生态产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哲觉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
该镇国土面积272.0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高达61.82%,在全市排第二,创建了一个国家级生态村——大桥村,成功申报了公平、营红、箐竹、营坪等4个省级生态村和20个市级生态村。
良好的生态为发展提供了条件。该镇大部分耕地属紫砂土,土壤肥力好。2022年确立以公平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区)林下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了8000余亩的林下经济示范点,2022年发展了415亩林下天麻。在现有技术下,充分调动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创新性与积极性,扩大林下天麻、油茶种植面积,探索林下魔芋、中药材种植。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该镇群众也从大自然中得到馈赠,每年夏季,部分群众到森林中采捡野生菌去售卖,多的群众能卖到两三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元。良好生态的回馈,让该镇野生菌种类多、量较好,野生菌成为当地部分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下步,我镇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实现以短养长,发挥综合效益,不断探索完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油茶、天麻等产业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哲觉镇党委书记王邦勇说。
镇村建设绘就新彩
仲夏,哲觉集镇街道两边车辆停放整齐划一。
“原来车辆停放混乱,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影响交通,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现在划了标准的停车位,车辆停放有序,既美观,管理也好了。”哲觉镇人大主席唐金龙说。
为规范街道道路及停车秩序。该镇对集镇主干道进行划线,对道路两旁、道牙等进行施划。投资将近10万元施划了800余个停车位,车道中心线1.5公里,车道指示标志10个。
该镇抓实宜居集镇建设,抓机遇、重规划、强措施、推建设。今年来,投资了50多万元在集镇修建了3个公厕,改变了集镇原无公厕的历史,方便了群众。
集镇得到改善,农村也不落下,一批项目正逐步实施。申报投资了100余万元推进哲觉社区塘上组至哲觉小学进寨路建设项目、红松村红松组至岩脚进寨路建设项目、公平村三棵树组魔芋加工厂至罗家小营进寨路建设项目、箐竹村蛤蟆冲组大堂树至江道成家进寨路建设项目、大桥村洪家村组326国道至小平子进寨路建设项目、铁厂组挖炭沟至打厂坡进寨路建设项目、瓦竹村新桥组小水沟至朱金华户进寨路建设项目、对面坡村岔沟组至毛林飞户进寨路建设项目等八个项目建设。
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编制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方案,多渠道、多举措筹措资金,把对面坡村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
在县人大的支持下,投入18余万元在营红规划建设了一座桥梁,解决了学校对面100余名学生“上学难”、村民“种地难”,省去了3公里上下学、种地绕行。
“这座桥我们申请很久,今年得到建设,太实用了,帮我们解决的大难题。”营红村副支书崔庆立说。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人居环境改善。今年来,该镇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帮扶,投资41万元采购了83个垃圾箱,争取了上级支持赠送了60个垃圾箱,143个垃圾箱合理分配给各村,有效解决了原来群众垃圾放置难的问题。
产业发展显新“芽”
近年来,哲觉镇在做好产业多元化上下功夫,改进魔芋、百合、半夏等传统中药材种植技术、方法,进一步提升产量,加大对无性繁殖天麻、黄精等中药材培育与发展,中药材面积达3万余亩。
该镇小葱、中药材、魔芋等产业在新的发展路上显现“新芽”。全镇种植软籽石榴5000余亩、辣椒2000余亩、香葱1500余亩、蔬菜2000余亩。其中海田村软籽石榴种植面积1300亩,盛果300余亩,总产值达300余万元。
大力培育软籽石榴、辣椒、小葱等特色农产品,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与申报,推进我镇“海田石榴”和“中药材之乡”的品牌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