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7-28

威宁: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 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作者:李健 时间:2022-07-28 阅读:262


   本报讯(通讯员 李健) 今年来,威宁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推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工作体系建设,围绕“自治、法治、德治”等方面全面加快基层党建政治优势向基层社会治理优势转化步伐。
  以自治为基础,把基层党建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通过派驻第一书记、逐步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终端,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培育乡村自下而上的内生性自治组织,破解乡村公共空心化、居民个体化、社会组织松散化的困境,通过自治组织的建设来提升乡村社会的治理能力。整合现代乡贤和宗族组织,凝聚居民对于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连接,重构乡村社会伦理,最终实现乡村治理和谐有序进行。
  以法治为保障,把智能化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保证,智能化建设是基层法治建设的有力支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法治化水平,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升干部群众自觉守法用法思想意识。针对乡村干部群众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坚持纵深推进法治建设,创新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专题法治教育培训,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基层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实践活动,提高乡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使他们形成信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加快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村(社区)法律援助站、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大幅度降低干部群众用法成本,引导群众以正当的途径、以法律的手段、以理性的态度,合理合法解决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强力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慧城市”、人脸识别系统等建设,把智能化建设贯彻于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用好用活“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以德治为先导,把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弘扬社会正气,整合社会价值,塑造乡村德治秩序,使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居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注重树立先进的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开展各种模范的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奋发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带动群众和睦相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人民群众感受美好生活能力,增强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