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悦散文选
作者: 时间:2022-08-05 阅读:332
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比如看小说或影视,又或者欣赏表演,最精彩的部分往往就只有最后的那么一点。那前头的部分就只能算是浮沫吗?也不见得。如果直接把前面十之八九的篇章当成无用的浮沫,干脆了当地抹去,一上来就亮出最精彩的亮点,结果往往不如预期,甚至令观者云里雾里,观感大打折扣。
怎么会这样?要令人感受深刻,就得一层层地剥去外头的迷障,把精彩包在最里头的核心之中。在这一点点的铺垫中,让观者渐入情境,情绪被一步步带上去。等到观者的情绪到达巅峰时,再把最精彩的部分抖出来。这么一来,就能有最好的效果。
有时候就是这样。两场表演,效果迥异,不见得就是表演者本人实力的差距。实力相近,但一方一台上就直接亮出杀手锏,观者还没进入情绪,脑子里恐怕还不清楚,表演就已经结束了。而另一方则懂得循序渐进,一步步引领观众渐入佳境,在最巅峰的情绪时刻,再亮出自己的绝招。这么一来,明明实力差不多,效果却天差地别。
这其中,差别就在于渐进。好的事物,好的成功,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需要的不仅仅是最后的精彩,还需要一个可供培养情绪的渐进境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一段关系中的双方,若是进入状态的步伐不一致,可能结果也会令人唏嘘。一方迅速进入状态,掏心掏肺,把自己能对人好的所有招式都使了出来。但对方却慢了一大截,迟迟未能进入状态。急速进入状态的人,直接撇开过程,把自己的底牌一股脑甩了出来,却未能想到对方能否领会?
结果可想而知。直接亮出底牌的人,多半对于另一方,心中颇有微词。自己尽心尽力,对方却似乎并不领情。最后,难免把狼心狗肺的帽子扣在对方头上。一段缺少渐境的关系,往往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怎么可能会有皆大欢喜的结局?
人的成功,也需要渐境。有些成功,得益于父母的铺垫。这样富二代式的成功,少了自己努力渐进的过程,成功的果实唾手即得。但这样没有情绪铺垫缺少渐境的成功,品尝起来也乏味可陈。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去,这样在渐境中成就的果实,才是最甜美的。
人处于世,少不得渐境。想与人交好,比起一开始的掏心掏肺,循序渐进慢火细烹更能将关系发展到相知相交的程度。想要做成一件事,一起头就直接把压箱底的东西一股脑抛出来,结果往往会很惨。一步一个脚印,在什么阶段发挥什么样的实力,撒手锏留着在最需要的时刻抖出来,这样反而能笑到最后。
人生中,有渐境,才美好。
一个人的食味
一个人的身上,该有多少食物的味道?
藕心,是不可少的。藕,堪称是四季里的饭桌常客。夏日,食藕心;秋天,做糖藕;冬天里,则是挖藕的好时节,新嫩嫩脆生生的藕一出土,备受喜爱。食藕之人,对藕中之心,可谓爱恨夹杂,清洗麻烦,却入口爽脆。
藕的心眼多。人呢,也不能缺心眼。害人之意,不可有;可防人之心,多少还得有一点。毕竟红尘俗世中,能掏心挖肺的除了至亲之人,寥寥可数。专业上,得处处留心,才能于不疑处有疑,不断开发出新课题。为人处世上,心眼太多固然可能适得其反,令人避而远之。但若是毫无心眼,恐怕在哪条路上,都走不长远。
人处于世,有藕之心,还得有白菜味。
说起白菜,谁人不识?特别是经历过艰苦年代的人,对于白菜更是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物质贫乏的日子里,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大白菜,曾是多少人的救命之食?
白菜的做法,有千千万万种。但哪怕是煎炸烹炒,依旧难改平和恬淡的气息。一个人身上的藕心,是用来对外的,是观察身外俗世的“眼”。而与此同时,对内却得有点白菜味,甘于平淡,恬静安宁。
没有白菜味的人,日子往往过得焦头烂额。不满于现状,过度攀比,眼睛处处盯着别人。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别人没有的,自己将来还是要有。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日子过得犹如身后有鞭子赶着,身心舒畅只能是天方夜谭。
一个人,处于人世间,恐怕多少也得懂得上浆和挂糊。
上浆和挂糊,对于不擅厨艺的人而言,有时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上了浆,挂了糊,味道却也没什么变化。那么,又何必多此一举?所以,越是不精厨艺,对于上浆挂糊这样的表面功夫,往往越是避而远之。
可若是精于厨艺,对分量拿捏得当的人,对于上浆挂糊的重要性,更是心知肚明。一道佳肴,若是上浆和挂糊处理得当,堪称锦上添花。食材由内而外,面相全然不同,堪称是食物的嫩肤术。经过这么一番“美容”,佳肴更上了一层楼。
一个人,是不是多少也得上点浆,挂些糊?外表上,邋邋遢遢,不修边幅;内里,不善表达自己,无法将优点展露于外。结果,还常常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又或者,酸溜溜地嘲讽他人,终日炒作自己,虚头巴脑。
这样的人,少了上浆挂糊,内里再美味,有时也难逃无人赏识的结局。毕竟,节奏快的时代,谁也不会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挖掘每一个人的内里。不管是外在上的装扮得体,还是善于将内里的长处展露人前,这都是一种人际间的上浆挂糊。让自己的亮点,充分展露于人前,自然不乏闻香而来的食客。
人处于世,就像食味入口。少了,自然寡味;多了,主次不分。一个人,一道菜,内里都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虚盈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执虚器,如执盈。
何意?就算手中虚无一物,也不能随意处之,而是要当成手中满满当当都是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不能有丝毫懈怠。简言之,要用执盈的态度,来对待执虚。
以盈待虚,是这句话的深意。
《弟子规》中的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现实中,以盈待虚者少。而以虚待盈者,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有的人,生活是“盈”的。双亲在堂,和谐安乐;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儿女承欢膝下,乖巧懂事。日子衣食不愁,温饱有余。生活将这满满当当装满快乐安康的“盈”,送到了跟前,但当事者却视而不见,待盈如虚。
将自个儿眼前的“盈”,抛诸脑后,眼里心里装的却是别人的“盈”。别人的“盈”,自己没有,于是到了自个儿跟前,别人的种种“盈”,就成了自己的“虚”。于是,生活里充斥的都是羡慕嫉妒恨的情绪。
看不到自己的“盈”,自然感受不到生活赋予的快乐。眼里只盯着别人有自己无的“虚”,将身心都投入其中,有样学样,亦步亦趋。结果,对自己拥有的“盈”,缺少恭敬;对别人的“盈”,自己的“虚”,则多了贪婪与挑剔。
这样的日子,快乐与否,可想而知。明明有“盈”,却只看到“虚”。以虚待盈,吃着碗里,盯着锅里,最终难逃被贪婪吞噬的下场。
相比而言,能以盈待虚,才是难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有短板,月有圆缺,事事如意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但生活的不如意就摆在眼前,能怎么办?
哪怕看起来空虚无物,似无所得,但仍得以执盈的态度,用恭敬与感恩的心对待生活。有心挖掘,总能发现自己的生活里,也会有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盈”。以盈待虚,再艰难的生活里,也能有令人快乐的理由。
虚盈,其实就是知足与否的处世态度。以执虚之心待人处事,日子自然少不了贪婪与傲慢;以执盈之心处世,生活处处都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