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8-17

走过大凉山

作者:金泉 时间:2022-08-17 阅读:536


   “该有一次远行了,再不出发就老了!”——黄昏时分,我靠在阳台的藤椅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近年来,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少出远门。岁月蹉跎,年过半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血管里似乎回响着马蹄的声音,梦境中仿佛盘旋着神雕的身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前路漫漫,君可安卧?!
  行动!这个难得的暑期——再不能时光虚度,再不能空留遗憾!
  请汽修工全面检查车况,并换了新轮胎,做好自驾游的前期准备工作。
  去哪儿呢?——四川大凉山——其实,很久以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了。于我而言,这是一块神秘传奇、极富诱惑的土地。
  电话邀请一位年长几岁的老兄同行,一拍即合。他在电话里干脆地应答道:“好!明天早上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西昌之行
 
  清晨7点过,起床、洗漱、早餐、简单打点行装,接近10点,自驾出发。汽车在高速上奔驰,一路天朗气清、阳光灿烂,千山万水脚下过……一股久违的轻松、惬意、洒脱不羁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样的感觉真好!
  在东川服务区休息、午餐,继续上路。进入四川边界的宁南县时,要求停车做核酸检测。昨天下午,我们在贵州才刚检测,现在又必须重检,路边排了很长的车队,大家耐心等待着。仔细想想,这样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保证了大家健康、平安出行。
  下午5:30分左右,行驶间,路边突现一块高大的石碑,刻着红色的字样:“火把节之乡普格”。普格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该州东南部。据史料记载,彝族火把文化就从这里点燃。普格的火把节以原始、古朴、热烈的气氛而享誉四方,被认为是“最原汁原味的彝族火把节”。碑的另一面,刻着“火把情,一生缘”几个同样是红色的大字。旅途偶遇,机缘难得,我们停车留影,以为纪念。
  晚上9点过,终于抵达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全州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西昌旅游资源丰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是举世闻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导航直接驶入在“携程旅行”预订的酒店,安顿完毕后,一头钻进这个陌生城市的夜色中。
  转了几条街,街面上经营的多是各式烧烤,路边夜宵摊热火朝天,男男女女围坐一起,不拘一格,吃着烧烤、喝着啤酒、摆着他们的龙门阵。
  在美食一条街的拐角处,我们寻得一家土菜馆。坐定后,点了几个小菜,每人来一个歪嘴小郎酒,解乏助兴。一边对饮,一边畅谈沿途的见闻、感想。
  夜深人静,方才离开,回酒店歇息。
 
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
 
  住的酒店附近,有一家早餐店,名曰“来早点”。店名温馨、自然、一语双关,招牌也设计的很有艺术性。经营小笼包、牛羊肉粉面等各式早餐,生意火爆,顾客络绎不绝。走进小店,吃过早点,驱车向景点进发——今天去“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
  螺髻·九十九里坐落于小春城西昌以南约45公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百瀑谷、螺髻第一峰、云端之上、原始森林四大景观群组成,是螺髻山的核心景区,也是凉山州的三大必游景区之一。
  这里,一里一个景,九里一个奇观,共九十九景,故名螺髻·九十九里。
  这里,上百个大小不一的温泉瀑布形成一个宽达200余米的温泉瀑布群,常年40度的温泉水从半山悬崖上飞泻而下,十分壮观。
  这里,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是“世界最大温泉瀑布”,并曾多次被央视报道为“世界最美温泉”,而且它还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可观,可赏,可饮,可泡的天然温泉瀑布。
  10点过,抵达景区入口,顺着保安手势指引的方向,小心把车停在河岸的斜坡上。休息片刻,购买门票,扫健康码之后,步入景区,换乘区间车,在峡谷内沿河而行。不一会,到达目的地。两排磨盘整齐排列,组合成别具一格的“迎宾队”,欢迎我们的光临。拾级而上,温泉瀑布映入眼帘。
  只见多条瀑布从半山的树林中奔流而下,大小高矮各不相同,撞击在山石上,水花飞溅,飘飘洒洒,形成一个个的水帘……这儿的瀑布不如黄果树瀑布、赤水大瀑布那样气势磅礴、豪迈壮观,也不似佛光岩瀑布那样自千仞绝壁逍遥而下,却也独具姿态、变化万千、各领风骚。移步观之,赏之,令人思绪飞扬、心旷神怡!
  游客沉浸在休闲的体验中、快乐的享受中、美好的遐思中。表现却各异:有的手持相机,或立或蹲或俯或仰,专心致志地选择最佳角度,希望拍摄最美的风景;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有的置身高处,独立观景,若有所思;多数游客在池子里泡温泉,甚是惬意……
  穿行水帘洞,身登青云梯,来到陡峭的“挂壁温泉”。这儿游客稀少,相对宁静。在蓝天白云间、悬崖峭壁处泡温泉,如此奇思妙想、独特创意,令人拍案叫绝!
  一千六百年前,东晋人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记载了该温泉瀑布:“温泉穴,冬夏常热,下流洗澡,治疾病。”据说,该温泉属于世界罕见的氡温泉,是温泉中的贵族,在古代只有皇族才能享用。既是如此尊贵,游人自然要尽情享受一番,潇洒走一回。
  站在钢管搭建的悬空观景台上,俯瞰山谷,视野豁然开朗——灵崖异石、飞瀑流泉、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顿觉神思荡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问道高山之巅,寄情云水之间,弄箫断崖之上,寻梦江湖之中。壮游四方,饱览奇观。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采星汉之光辉,纳古今之学问;增广博之见识,启深邃之智慧,开坦荡之胸襟,养浩然之正气。行云流水,凌万物而超脱——诚如此,则不负苦旅,幸甚至哉!
  再回首时,洒脱一笑:“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这就够了!
 
安哈彝寨仙人洞
 
  离开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径直驾车向安哈彝寨仙人洞旅游景区驶去。
  这里是国家4A 级景区,位于西昌市安哈镇,距离西昌市35公里,主要由彝家新寨、自驾车营地和仙人洞组成,旅游项目以“民俗风情游、生态休闲游、健身探险游”为特色。安哈彝寨以“螺岭彝风”原生态民俗风情为主题,“梨花节”、“火把节”、“彝历新年美食节”三大节庆为亮点,属西昌乡村八景之一。
  山路蜿蜒曲折,一路走走停停,或欣赏沿途景致,拍摄照片;或了解风土人情,增长见识。下午2:30,我们抵达景区。
  入口处行人熙来攘往,有招徕生意、售卖土特产的老人和小孩;有坐在椅子或阶梯上歇息,喝着矿泉水解渴的背包客;有步履匆匆,忙于购买门票,好奇地问这问那的游人……
  稍作停留,我们沿登山的石阶向目标进发。一路在树林中穿行,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惠风和畅,精神焕发。
  途经“彝和园山庄”,看上去设计简单、别致,主营高山冷水鱼、特色烧烤、垂钓、赏花、休闲娱乐等,民族风情浓郁。因为此行目标明确,我们没有进去游览。
  谈笑间,仙人洞已在眼前。洞口开凿在崖壁之间,两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洞穿日月千秋景;下联:石展乾坤万古情——字体为行草,涂成黄色。上方则是三个朱红色篆字:仙人洞。颜色跳跃,甚是醒目。旁边岩石上另刻写着“仙人洞”三个草书大字,行笔不拘一格,龙飞凤舞,飘飘欲仙。洞口处还立着几块石碑,是关于景点的介绍。
  仙人洞,当地彝民称“斯居色居”,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洞口海拔2068米,是一处长达10公里,规模宏大的岩浆溶洞。根据洞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天地之吻”石柱推测,迄今为止已有数百万年历史。
  游人接踵而至,根据景区安排,每次入洞的人员不宜过多,须分期分批,大家只好在洞口耐心等候。约10几分钟后,我们一行跟随导游步入洞穴。
  洞内崎岖起伏,曲径通幽,方才还烈日当头,汗流满面,转瞬间,阴风飒飒,凉意逼人。一路走去,钟乳石千姿百态,鬼斧神工,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移步换景,目不暇给。其间还有暗河、深潭,石涧飞瀑,其声断续,平添几分神韵、几许遐思。
  游客一边拍照,一边惊叹!沟壑纵横,九曲回肠中,我不禁突发奇思:此洞既称“深幽奇险,人间胜境”,被誉为蜀西南第一奇洞,想必是隐居修行的绝佳去处——所谓“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或许会有身披袈裟的美髯高僧,端坐某个角落,面壁悟禅;亦或有金庸笔下的武林至尊,闭关某个洞穴,修炼秘笈吧。
  攀上陡峭湿滑的铁板梯,再往前,已接近洞的尽头了。只见一处岩壁上,挂满祈福红飘带,下边摆放着几个较大的土坛子——显然,那是洞藏美酒。毋庸置疑,洞藏之人,定是懂酒、品酒的高士,想来也是性情之人。
  倘有奇缘,不期巧遇洞藏及修行的隐士,当逍遥不羁,盘坐幽冥地府,开怀畅饮。我深知,修行需要禁欲,否则,无以积累精进。但,当面临冥思苦想、突破跨越的紧要关头时,“老夫聊发少年狂”,慷慨豪饮一回,或许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以致大功告成。若始终谨小慎微、按部就班,或许有走火入魔的危险。
  恰如“颠张醉素”,历经苦修后,挥毫狂草时,往往需要借酒催化、激发创作灵感——所谓“酒是英雄,才是胆”,所谓“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然也!
  我知道,这是精神的高蹈,虚无缥缈、天马行空的畅想。但,既来到仙人洞中,随缘放旷,神思万里,仙游一番,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走出洞口,石墙上,“仙人醉”几个字,白底浓墨,赫然映入眼帘——谁的墨迹?谁的心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於我心有戚戚焉”!

邛海
 
  邛海是西昌的必去景点之一,自当打卡,游览观光。
  吃过早点,驾车前往,导航邛海公园。到公园入口时,大门紧闭。询问门卫,方知公园内正搞工程建设,不得入内。突发意外状况,怎么办?——败兴而归?实有不甘。千里迢迢到此,岂能轻言放弃!转念一想,邛海这么大的面积,怎会没有其它入口?我们初来乍到,人地两生,但出租车司机应该知道吧!想到此,当即驾车返回酒店,换乘出租车。司机很热情,路况也熟悉,去了几个就近入口,依然进不去。无奈之下,说知道一个较远入口,行程近半小时,问我们愿不愿去?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去。
  出租车一路奔驰。沿途林海苍松,绿意盎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风情小院,错落有致;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9点左右,抵达目的地,这个入口对外开放——顿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幸甚!
  大门外,排队等候的游客较多。景区工作人员要求颇为严格,除了常规扫场所码外,还要下载APP“爱西昌”,进度缓慢。
  进入景区后,我们直接乘坐旅游观光车前往金沙滩。出租车司机刚才就热心地介绍,说这儿很美,让我们不要错过。
  极目远眺,蓝天白云,艳阳高照,邛海终于浮现眼前,仿佛精心梳妆打扮,静待我们的光临。踩在细软的沙滩上,别有一番风味。其间有一小片椰林,旁边,立着一块白色的巨石,书写着“金粼沙滩”四个朱红色大字,格外耀眼夺目。金沙滩又称“金粼沙滩”,被誉为邛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一群游客站在巨石前摆弄姿势,合影留念;几个小孩光着脚丫,奔跑嬉闹;情侣撑着遮阳伞,牵手而过;少许旅人走向岸边,附身戏水……此情此景,但觉身心悠然、步履轻盈,沉默着,行摄着。
  在观景台凭栏遥望,海水湛蓝,波光粼粼;一轮明镜,云水之间;物我两忘,天人合一。面对如此宏阔的人间胜境,令人心思荡漾,神游千载,情不自禁追溯这方水土的悠久历史、文化苦旅。
  邛海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形成于距今约180万年前,因“邛都夷”在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汉书》、《后汉书》分别以“邛池泽”和“邛河”之名而载入史册。唐代以后民间普遍称邛海,文人雅士多称邛池。其形状如蜗牛,集水面积约27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终年无冰冻。
  据记载,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游历邛海。抚今思昔,彼时彼刻,是徒步跋涉,还是骑马走过?面对这一池波光、片片浮云,是否有同样的心境?亦或是别样的感慨?
  漫步湖畔,林木环绕,鸟语蝉鸣,凉风习习,甚是惬意。不远处山林中,传来袅袅梵音,路牌指示,前方是青龙寺。
  在山下的亭台小憩,然后,拾级而上,光临禅寺。移步其间,亭阁参差,檐牙高啄,山环水抱,错落有致,好一个清幽之地。
  正殿门口,端坐一位老和尚,见我们进来,抬头看了看,感觉并无所求,仍闭目养神。我们也沉默不语,轻脚轻手,担心打扰了他的清静。
  据说,禅院充满了传奇色彩,且气势恢宏、远离尘嚣,为邛海平添了几分人文情调。
依然在袅袅梵音中,我们离开了青龙寺。
  乘观光车返回入口时,一处高耸的广告牌映入眼帘,写着“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梦回田园湿地公园”、“梦寻花海”等字样。多么美好的意境,多么诗意的理想!——“红尘几多烦忧,仙者自饮风流。”——是的,归去来兮,你我当寻梦,诗酒趁年华!
 
红色彝海
 
  去彝海旅行,是多年的夙愿。
  中午,在酒店附近的一家土菜馆用餐,吃饱喝足后,离开西昌,驾车前往冕宁。
  天高云淡,山峦起伏,一路风尘。下午4:30分左右,抵达彝海景区——位于冕宁县城以北40公里彝海镇的羊坪山上,距西昌约117公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游人不算多,感觉颇为宁静。把车停在池塘边的草坪上,我们先来到纪念馆前。纪念馆建成于2005年,正面为一面向北的红军军旗,旗顶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五星,下半部是大幅紫铜浮雕;另一面题写着“彝海结盟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看上去大气磅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难忘。正忙于拍照,工作人员热心地说:“快闭馆了,如要参观,抓紧时间。”道声谢谢后,径直钻进展厅。
  展馆的主题是“彝海结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来到冕宁。为摆脱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圈,抢渡天险大渡河,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之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顺利通过百里彝族聚居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
  “彝海结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翻开了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另外,朱德总司令在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红军万里长征”的概念,由此“长征”一词蜚声中外。
  展馆两层楼,内设革命文物展厅、民俗文物展厅、临时展厅、贵宾休息室、学术演讲厅等,配有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并保存着较多彝海结盟时的珍贵文物。图片、陈列丰富,史料翔实。移步其间,当年的红色传奇史诗般再现眼前,英雄浪漫,栩栩如生,令人壮怀激烈、感慨万千!
  走出纪念馆,沿阶而下,是一个小广场,正面便是彝海结盟纪念碑。这座气势宏伟的群雕纪念碑建成于1995年,由刘伯承、聂荣臻、小叶丹和沙马尔各4人组成。雕塑基座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宽2.2米,寓意彝海结盟时间1935年5月22日。碑座背面用彝、汉、英三种文字刻写了碑文。
  纪念碑旁边有一个用铁栅栏围住的草坪,这里是举行结盟仪式的地方。
  伫立于此,观之、思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彼时彼刻,庄严肃穆而又慷慨激昂、将士沸腾的场景如在眼前;肝胆相照的结盟誓言仿佛仍回响于天地之间——我是天涯旅行人,谨致以行者的敬礼!
  穿过小广场,顺着林荫步道,来到海子边。海子呈元宝形,属高山淡水湖泊,气候温凉,四季多为丽日晴空。四周群山环抱,青松苍翠,绿草如茵;湖面湛蓝清澈、水波不兴、圣洁如镜——俨然一幅清凉闲适、和谐静美的图画。
  不远处,岸边立着一块石碑,几名游客正兴致勃勃地合影。走近看,碑的一面是“彝海”两个红色大字;另一面刻写着“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取水点”的字样。据记载,结盟仪式时,因事出紧急,没来得及备酒。刘伯承说:只要兄弟有诚意,就以水代酒。并让身边的警卫员取来两个瓷盅,舀了两盅湖水。随后,在蓝天、碧水的见证之下,歃血为盟。
  石碑旁边的草坪,古木参天,绿意盎然中闪耀着八个红色大字“结盟圣地,红色彝海”——言简意赅,是对这方水土高度的概括和总结。
  彝海之行,是一次红色之旅。一处处纪念景观,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红军长征的传奇历程,书写着红军长征的英雄史诗。
  走进彝海,仿佛走进了生动的历史课堂——感受创业艰难,传承革命传统——激励着每一位游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本想步入“彝海书屋”翻翻相关书籍、史料,不巧的是,此刻已经关门,只得作罢。
  游兴依然很浓,但天色渐晚,是该离开了。回到停车处,池塘边的草坪上,摆放着几辆越野车,搭建起一排帐篷,显然,这是一群来此露营的旅者。他们一边欣赏摇滚乐,一边准备野炊,很是陶醉。
  落日余晖下,山河暮色中。开启导航,我们依依离别了充满诗情画意、充满传奇的红色彝海。
  旅途中,打开音乐播放器,车内响起了熟悉的旋律:“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今夜,下榻冕宁旅馆。
 
悬崖村
 
  昨天下午5:30分左右,来到美姑县城。这是一个建在半山腰上的城市,规模不大,到今天上午,徒步几乎游遍;并走进餐馆,品尝了特色美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发展现状有了粗线条的了解。
  下一个旅行的目标:悬崖村。
  “悬崖村”原名”阿土列尔村”,坐落在昭觉、美姑、雷波三县交界的美姑河畔,具体位于昭觉县支尓莫乡,处于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腹心地带。2016年5月,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了阿土列尔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我也偶或听闻过相关报道,却了解不多、知之不详。此次出行,带着一份好奇,也带着一份关切,我们踏上了前往悬崖村的旅途。
  一路崇山峻岭,陡崖绝壁,沟壑纵横;峡谷深处,怪石峥嵘,水流湍急,真乃奇险壮美风光。令人耳目一新,惊叹不已!不时地,我们靠路边停车,近距离步行体验、拥抱自然,并捕捉、拍摄那瞬间灵动、美妙的图景。偶见几只山羊,或在大路上潇洒而行,或在峭壁处悠闲吃草,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下午5点过,到达目的地。进村大门设计简洁,图案鲜艳,除了醒目的村名,还特别写着“昭觉县脱贫攻坚实景教育基地”的文字。游客较多,大门内外,停放着不少车辆。
  从山脚仰视陡峭的悬崖、若隐若现的天梯,不禁想起了诗仙李白《蜀道难》里的句子:“噫吁嚱,危乎高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中,李白不胜感喟地发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阿土列尔村口口相传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当时,彝族人为躲避战乱、匪患,迁徙至此。之后,世代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
  该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2016年11月以前,进村需要顺着悬崖绝壁攀爬13段218级藤梯,这是村民和外界唯一的通道与联系,这条藤梯之路被称为是现代社会人类在险恶环境中生存的“活化石”。不难想象,村民的教育、医疗、日常生活条件何其艰苦,何其令人震撼!
  自从媒体报道悬崖村的情况之后,国家领导人对于大凉山地区的发展和改造非常关心,并亲临视察。
  短短几年内,随着脱贫攻坚的收官,乡村振兴的推进,悬崖村发生了巨变,旧貌换新颜——藤梯成为历史,代之以更加安全的钢梯;通讯信号无缝覆盖;修建了栈道和货运索道;一家旅游集团已入驻,拟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当年的村民,有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进入县城生活,走向新天地,有的留在村里发展农业产业,参与旅游项目开发;贫困村变成了“网红村”。相信不久的将来,村民将吃上“旅游饭”,实现在村里就能挣钱的梦想。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悬崖村的巨变,是脱贫攻坚进程中的一道风景线,是大凉山的奇迹,也是中国奇迹。
  天气本就炎热,登山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看看前后的游人,有的正努力攀爬;有的扶着梯子聊天;有的索性坐在钢梯上休息,饮水解渴……原本打算到山顶了解一下村庄的状况,但因多日奔波,旅途疲惫;也因山崖过于陡峭;兼之时间已晚;我们只攀爬了其中一段。浅尝辄止,算是遗憾吧!当然,一路行摄是必修课,却未耽误。
  半山腰的崖壁处,钢管支架上悬挂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广告牌,格外醒目,这是对山乡的激励与鞭策,更是对幸福生活、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展望!
  今夜,在悬崖村附近,我们下榻雷波县莫红小镇的一个简陋旅馆。在隔壁的小馆子晚餐,喝了两瓶冰镇啤酒,名曰“醉美凉山”,颇感身心舒畅、神清气爽!
  睡前,我去楼下超市随意买了一个塑料漱口杯,回到旅馆,打开包装,只见上面写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字样。内心甚是惊讶——这也许是上天在冥冥之中,对我的勉励与期待吧!看来,这是一件珍贵物品,须小心珍藏才是!
  11点左右,简单洗漱,上床睡觉。一夜睡得很香。
  第二天清晨6点不到,在一阵鸡鸣声中醒来,却不想起床,闭目养神。窗外,美姑河不舍昼夜地流淌,仿佛在耳畔吟诵着山村昨天的史诗、描绘着山村明天的愿景。
  吃过早餐,9点左右,驱车踏上归程。
  悬崖村,再见!
  大凉山之行,历时六天,行程经过十几个县市。一路风尘,见闻较多,感慨颇深!
  返程之后,休息数日。然后,沐手焚香,归纳整理,行笔撰文,写成上述系列游记,命名曰“走过大凉山”。以飨读者,不负壮游。
 
  以梦为马,且行且吟,是我的理想与使命。对于上路,我有一种莫名的渴望、兴奋乃至于狂热。在路上,时时面对未知,处处充满新奇,那样的感觉真好!在路上,也充满劳累艰险、苦辣酸辛,却逐梦不惧、无怨无悔。年过半百之人,依然执着痴迷于此——颇有“老顽童”之嫌吧!
  远方,有多远?未来还能走多远?这是人生的天问!
  诗人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一文中,激情洋溢地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也许,这就是行者的定义,行者的追求,行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