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龙:政策扶持得实惠 勤劳开出幸福花
作者:马召凤 祖海雪 时间:2022-08-17 阅读:217
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在威宁大地拉开了序幕。在双龙镇,当地农户马飞龙一家在惠民政策支持帮助下,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立秋刚过,大地暑热未退。8月9日,在双龙镇凉山社区,村民马飞龙一大早就割完草回到家,顾不上喝水便直奔牛棚。牛棚里,20多头肉牛正等待他带回来的草料。
忙着添完草料,马飞龙摘下帽子,擦擦汗,喝了口凉水,又赶去附近的蔬菜种植基地务工。
近年来,双龙镇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既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能繁母牛和肉牛养殖,还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引进外来企业发展蔬菜种植,为群众就业增收创造条件。
为了更好地支持村民发展养殖,双龙镇凉山社区党支部还为村民提供科学养牛技术培训和免费的兽医上门服务,家里的牛生了病,给社区打个电话就有兽医上门免费为牛看病。同时,还为养牛农户发放免费草籽,解决养牛草料问题。
借着好政策的东风,马飞龙一家乘势而上,摸索出自己的致富路。
2017年,马飞龙响应号召,积极发展能繁母牛养殖,从一开始的3头扩大到如今的20多头,成了村里的养牛大户。靠着养牛的收入,马飞龙一家不仅挣下了第一个10万元,还把家里一层平房加盖成了两层小洋楼,原本用作“劳力”的肉牛养成了源源不断的“财力”。
靠着勤劳的双手,他们一家告别了穷日子,盖起了平房、买来了小汽车,“只要不懒,日子都差不到哪里去。”马飞龙笑着说起了一家人勤劳致富的故事。
2018年,凉山社区引进外地企业发展蔬菜种植,马飞龙率先将自家的30多亩土地流转给企业,每年能获得1.8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土地流转后,马飞龙的父母和妻子张春梅都到蔬菜基地务工,一家人一个月的务工收入近1万元。当年年底,马飞龙一次性拿出10.5万元购买了一辆小汽车。
随着全县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政府鼓励村民积极购买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并提供财政补贴。2020年,马飞龙再次抓住机遇,出资6万多,加上政府补贴的近2万元买了家里的第一台大型旋耕机。“靠着家里的旋耕机,我承包了蔬菜基地的耕地工作,一亩地60元,光是耕地费用,我一个人一年就能挣8万元。”
“20多头牛,一年能收入20来万,加上土地流转费近2万元和一家人在蔬菜基地打工的10多万,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算着一家人一年的收入,马飞龙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政策扶持得实惠,勤劳开出幸福花。在政策帮扶下,村民马飞龙一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家庭生活的“跨越式发展”,翻开了属于他们一家人的幸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