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镇凉山社区:“蔬”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马召凤 祖海雪 时间:2022-08-17 阅读:331

近年来,双龙镇凉山社区依托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气候条件,立足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探索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种植,让村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发展红利,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时下,走进双龙镇凉山社区,宽敞整洁的柏油路穿村而过,大片蔬菜似一条绿丝带延伸到凉山社区的各个角落。基地内,村民一边种植一边丰收,到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秋忙的场景为初秋时节的凉山大地增添了别样趣味,一幅村美、人和、产业兴的画面映入眼帘。
在凉山社区蔬菜种在基地内,村民马启爱正驾驶着拖拉机穿梭在基地装运白萝卜。自从凉山社区党支部引进外来企业发展蔬菜种植以来,马启爱就在蔬菜基地上班,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拉着自己的拖拉机啊,将村民采收的萝卜运送到萝卜清洗点。
“在萝卜基地里运输萝卜一天能拉三、四趟,拉一趟有60块钱,一天下来几百块钱是有的。”马启爱表示,如今,他不仅能照顾家里,也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和马启爱一样,村民马敏训也在基地务工,不同的是,蔬菜基地的发展让马敏训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基地落户凉山社区以后,凭借好学和负责态度,马敏训从一名务工群众转变成为了基地管理人员,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管理收入。除此之外,马敏训就将自己家里闲置的56亩土地流转给基地,一年下来,光是土地流转费用,蔬菜基地就能给马敏训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再加上务工收入,一年下来,马敏训能从基地收获6万多元。
而在另一边,成都市录超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娃娃菜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正忙着将娃娃菜采收打包。在基地内,凉山社区村民张春梅正在忙着采收蔬菜。“他们公司四年前到我们这里租地种蔬菜,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这里打工。一个月一家人务工收入有8000多块。”张春梅说。
“老板锅里有,我们碗里才有”。蔬菜基地让当地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说起蔬菜基地的发展,张春梅充满感激,公司在威宁的发展,让他们一家人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稳定增收。在蔬菜基地,像张春梅一样的村民有60余人。他们每天能在基地获得80到100元不等的收入。
双龙镇凉山社区副主任赵常志表示,近年来,社区两委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增加百姓收入,千方百计引进外来企业在本地发展蔬菜种植。近几年,凉山社区引进成都市录超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威宁马敏叙农业有限公司以及威宁县草海镇杨湾桥农牧专业合作社三个经营主体流转了当地20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不仅解决了当地200多人的就业,村民还获得一笔土地流转费,让村民双倍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