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东方风来红旗展 牛羊成群水草丰
作者: 时间:2022-08-25 阅读:392
红旗:东方风来红旗展 牛羊成群水草丰
毕节日报记者 史开云 高琦 王云 通讯员 林玫

雪山镇牧场。(陈留荃 摄)

雪山镇牧场。(陈留荃 摄)
雪山,红旗,两种鲜明的颜色,再加上威宁特有的蓝天白云,形成了高原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雪山是威宁的一个镇,红旗是雪山镇的一个村。
红旗村位于雪山镇西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共455户1779人。
8月中旬,站在灼圃草场仰望,蓝天深处,大团大团的白云悠闲地悬浮在天空,如同草场上成群的牛羊,慢悠悠地啃着丰美的青草。
这里是牛羊的天堂。
灼圃草场位于雪山镇红旗村、灼甫村、大发村交界处,总面积达7092亩,其中,红旗村占2500亩。
在这片高山草原上,红旗村养殖业正在绿色生态的推动下,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40年前,灼圃草场的草主要靠自然生长。
1980年,原农业部在威宁自治县实施南方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并利用飞机播种方法人工改良草地,红旗村和周边几个村子被纳入飞播范围,这片土地撒满了草种。
来年春天,灼圃草场一片嫩绿。零星的天然草地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化作了牛羊的天堂,红旗村牧场逐渐名副其实。
后来,由于缺乏科学管理,过度放牧等原因,灼圃草场严重退化,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草地退化为荒坡。
2012年后,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下,灼圃草场生态环境持续修复,畜牧业迎来了发展春天。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威宁把畜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一边大力推广“种草养畜、草畜配套、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等科学方法,一边借助产业扶持资金,鼓励群众养牛牧羊。
10年过去,原来退化为荒山荒坡已重新长出了丰茂的高产牧草,牛羊也日益肥壮,草畜平衡终于使灼圃草场恢复生机。
红旗村也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养殖。
“合作社对承包的草场负有管理责任,饲养员必须轮换区域放牧,保证牧场不退化。”红旗村党支部书记禄驹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牲畜养殖的品种和规模得以科学规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