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博士”的草海情结
作者: 时间:2022-08-30 阅读:262
进入初秋,草海缓缓拂去暑热,清晨和煦的阳光映射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仿佛给这颗高原绿宝石戴上了精美的银项圈。一群斑嘴鸭摇摆着尾羽,缓缓游弋,在宛如银镜的湖面上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草海,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素有“世界十大观鸟胜地”的美誉,20世纪50年代,因围湖造田、人口搬迁等原因,草海曾一度面临毁灭性的破坏。近年来经过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治污净湖、造林涵湖等五大工程建设,草海终于露出水天相映的模样。
刘广惠是草海最早的一批巡护员,从1989年至今,他守护草海已有33年。提起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笑着说:“这可是我们草海的鸟‘博士’嘞。”
刘广惠的家离草海仅有一街之隔,每天晨光熹微,他都会准时起床,穿上巡护员的制服,套上下水裤,朝沼泽地奔去,穿过扑面而来的芦苇,刘广惠开始了早晨的巡护工作。
他脖子上时常挂着一台长焦单反,是他存了两年的钱买的宝贝,专门用来拍鸟。
十多年前,刘广惠第一次从游客的相机里看到了黑颈鹤的照片,那个时候草海的黑颈鹤还很少,就连天天守在草海里的巡护员都没见过几次。相机里鸟儿优美的身姿深深打动了刘广惠,使他萌生了买台相机拍鸟的想法。“我瞒着家人存了两年的钱”他笑着讲述买相机的故事,“相机买来不敢告诉老婆,到处藏。”
相机买来了,可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刘广惠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于是他便跑到草海边,向游客请教。渐渐地,他成了草海珍稀鸟类的专职摄影师。
就这样,十余年来,刘广惠一边巡护,一边用相机记录草海的鸟。
刘广惠告诉记者,从前污染严重的时候,草海就像“污水潭”,候鸟一年比一年少,但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治理,通过他拍摄的照片能够很明显地发现鸟类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候鸟们又回来了。
2014年的一天,刘广惠像往常一样在草海周边巡护。忽然他发现了一只漂亮的鸟,立即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随后将拍到的照片送到草海管理局进行识别。经过鸟类专家最终鉴定,是首次在贵州记录到的濒危鸟类——彩鹮。
专家们在他的照片堆里,还发现找到了很多鸟类新纪录,比如红嘴鸥,紫水鸡等。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保护草海的鸟,刘广惠时常向草海的鸟类专家求教,学习各种鸟类的习性和特点,身边的同事笑着对他说:“你真是草海的鸟博士咯!”
“只要到了候鸟飞回草海的时间,我就穿着下水裤到草海里去跟踪记录。”一说起鸟,腼腆的刘广慧眼中现出兴奋的神色。“近几年黑颈鹤来草海的第一张照片都是我拍的!”
十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草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刘广惠告诉记者,去年飞回草海过冬的黑颈鹤已经超过了两千只。现在,每年来草海越冬的候鸟多达200多种。
“前两天我还发现了两只草鸮。”刘广惠在草海又发现了新的珍稀鸟类,“未来十年,我们要让草海变成鸟类的天堂!”
春去秋来,33年如一日,刘广惠说,他要用一生来与草海相恋相守。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