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8-30

寂寞了的村庄

作者:钟读花 时间:2022-08-30 阅读:266


   村庄的寂寞,在于它的失去,在于它失去了本该有的东西,或样子。
  从前的村庄,一早一晚,登上村口的皋埠,回首一望,家家炊烟。炊烟袅袅而上,然后,漫过屋顶,缓缓散开,如纱如雾,笼罩了整个村庄,绿树白烟,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遇上阴雨天气,烟囱的炊烟,会笔直而上,根根如柱,散开的那些炊烟,亦不会丝丝缕缕,而是一块一块,一团一团,仿佛凝固住了一般,给人一种铅云低垂的感觉,带来一种莫名的压抑的欢喜。
  如今的村庄,再也见不到一丝炊烟了。我知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液化气。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应该是让人欢喜的,可我,却总觉得作为村庄,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缺了点什么呢?对,缺少了看得见的“烟火气”。我们常说“人烟稠密”,烟火稠密,实则就是人气旺盛的一种表现。当然,我还知道,烟火少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居住村庄的人,越来越少了。从前的村庄,人真多。早晨,大门一开,你行走在村庄的街道上,碰头碰面都是老乡,碰头碰面,都是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兄弟姐妹……亲近的人,无处不在,随时相遇。闲暇的时候,村道上,还总会有老人哄着小孩子玩耍,有婆娘聚在一起穿针走线,拉家常。若然是秋收季节,街道上更是车辚马啸,行人撞撞,真是喧嚣极了,也热闹极了。而在过年时节,家家户户的炕头上,都会摆上一桌上好的饭菜,猜拳行酒令的喧闹声,会随着酒香菜香,破窗而出,响满了整个村庄。
  那是一个热闹、热情的村庄。
  可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往事。从前一个上千人的村庄,现在,居住者也不过几百人了,而且多为老人小孩。青壮年们都去哪儿了?都走进了大大小小的城市中。一部分人,是因为儿女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城,然后合家人跟着进城,这实属自然;但另有一部分,却是攀比观念作祟的结果,如,女孩出嫁,看人家都进城了,也吵闹着一定要在城市中买房子,但人却明明是农村人,本就是靠种地生活的,进城后,学历又太低,难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于是,只好四处打零工,生活入不敷出。
  大量的农村人进城,乡村被掏空了:一些房屋老旧颓败了,一些土地遗弃荒芜了。在一定程度上,还切割了亲情、乡情,最终,让“村庄”二字,虚化,概念化。 如此,村庄,不寂寞,才怪呢!
  从前的村庄,村口村角,屋前屋后,都堆满了柴草垛;家家户户,饲养棚里养着牛马,猪圈里养着肥猪,鸡舍里养着鸡鸭,狗窝里趴着一两条土狗,村庄里经常见到牲畜出现,看到母鸡带着鸡崽,悠然而过;驴马的叫声,在晨晓里,破空而响……“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里”,不仅仅是一种诗意,而更是一种鲜活的现实,它们,也构成了村庄热闹的一个重要成分。
  因之,从前的村庄,就时时、处处,都充溢着饱满的稼禾味和畜粪味,那是乡村的味道。一个村庄,有了这些味道的存在,也许,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庄。
  而如今呢?行走在村里,除偶或遇到一两只狗外,其它家畜,几乎都不见了。如今,村庄“干净”了,却失去了它的本真。因此,每次回到村庄,给我的感觉就是:村庄,越来越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