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泽两岸 一江清水送下游
作者: 时间:2022-09-01 阅读:193
绿水青山泽两岸 一江清水送下游
——2022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述评
□ 毕节日报记者 韩磊 陈曦
初秋时节,漫步在赤水河畔,但见白鹭蹁跹,水草丰茂,一泓清水,两岸青山。循着赤水河逶迤的河岸望去,有平畴沃野、波涛河谷,也有峰峦竞秀、十里雄姿。
蜿蜒流淌的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云、贵、川三省四市16个县(市、区),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总长约524千米。因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故而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生态河”“美酒河”“美景河”“英雄河”之美誉。
近年来,云、贵、川三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机制,从2017年开始,民革中央、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和云、贵、川三省政协连续5年举办协作推进会,广泛凝聚思想和行动共识,促进三省四地携手共同保护一江水,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赤水河岸在变绿、水在变清、景在变美,一幅渚清沙白、鱼翔浅底的生态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
保护,我们共同的责任
依“水”而居,因“河”而来。这一次,云、贵、川三省的目光齐聚毕节市金沙县。
8月28日至29日,由民革中央和云、贵、川三省政协联合主办,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支持的2022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金沙县召开。
会议以“生态优先·协作共赢”为主题,围绕赤水河流域防污治污、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共谋良策、共商大计,促进各项共识机制落地见效。
保护赤水河不是一家的事,必须破除区域限制、跨越行政藩篱,坚持区域协作共赢,这是云、贵、川三省形成的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赤水河流经区域之一的毕节市,对外积极主动加强与流域内其他市州的协作交流,对内则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
以本次会议举办地金沙县为例,5年来,全县共完成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修复520公顷,推动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1.89%,县域河流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饮用水达标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实现了“水清岸绿家园美”的奋斗目标。
备受恩泽,反哺桑梓。如今,赤水河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机制的建立,让保护和反哺的理念深入人心,赤水河畔不少酒企也以实际行动支持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共同奏响了一曲生态保护的华美乐章。
交流,以一种坦诚的方式
思想碰撞出火花,启迪人们的智慧。协作推进会现场,主旨论坛环节专家学者的发言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赤水河作为酱香型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源,其生态承载力是流域内白酒产业发展规模和模式不可突破的生态底线。”国家级非遗茅台酒酿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季克良先生发言时说,未来酱香型白酒,更应以构建赤水河流域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为指引,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构建科学“取水、用水、治水”体系,创建基于赤水河生态健康的水循环模式,对于星罗棋布在赤水河流域的酒企来说,直接关乎发展长远大计。
赤水河流域内的酒企深知“好水酿好酒,好酒成好企”的道理。于是,在本次协作推进会上,14家酒企联合发出《赤水河流域白酒企业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赤水河,找准企业与流域内农业农村发展的切入点,以工哺农、以企促农。
红绿发展最相宜。赤水河流域除了产业,红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传承,形成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主线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既符合党中央战略部署,又契合区域发展实际。(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