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9-01

绿水青山泽两岸 一江清水送下游

作者: 时间:2022-09-01 阅读:220


 (上接2版)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说,只有加强区域协作,才能更好统筹衔接长征叙事,做好纪念设施的地域特色,避免雷同设计与重复展陈,体现资源互补与效益共享。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红色文旅、种子种业、碳汇资源等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只要三省四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助力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就一定能开创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宣传,画大流域保护“同心圆”
 
  我们联合倡议:从2023年起,将每年5月最后一周确定为“赤水河宣传保护周”——协作推进会上,昭通、毕节、遵义、泸州四市政协的联合倡议掷地有声。
  多年来,三省四市政协持续发挥职能作用,在共同致力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上接续奋斗、不遗余力。
  按照四市政协的倡议,今后的“宣传周”一年一主题,将广泛动员、组织和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赤水河保护宣传,传播赤水河流域文化,增强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全社会参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共同呵护“一河清水”的良好氛围。
  去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首站就来到毕节,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叮嘱贵州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对更好唱响赤水河流域保护“好声音”,画大赤水河流域保护“同心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要发挥赤水河利于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
  相信通过三省四市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再上新台阶,必定让赤水河两岸青山巍巍立影、一河清水浩浩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