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9-06

大街乡:晚秋蜜桃采摘上市

作者:李继航 夏静 周天贵 时间:2022-09-06 阅读:184


 
采摘蜜桃

  秋风送爽,粮熟果香。8月29日,走进大街乡金星村杨光华的晚秋蜜桃种植实验基地,一个个圆润的蜜桃挂满树枝,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座干净的农家小院隐逸在桃林间,一幅世外桃源美景跃然眼底。
  送走第三拨来采摘的游客,忙了一早上的杨焰圭难得清闲一会,顺手摘下几个蜜桃,清水洗净,一口下去,唇齿留香,疲劳尽散。
  杨光华,大街乡晚秋蜜桃种植的领路人。2008年,他开始发展桃子种植,2011年,他成立了贵州省威宁县绿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几年下来,桃子的收益并没有达到预期。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的杨光华决定对自家的桃树“动点手脚”,经过几次尝试,杨光华通过杂交培育出了晚秋蜜桃(1号)。2016年,杨光华种下三亩晚秋蜜桃。去年,蜜桃迎来盛果期,亩产8000斤左右,市场价5元一斤。
  杨焰圭2018年毕业后就留在家里当起了父亲杨光华的助手,年轻活跃的他,利用网络平台,让自家的桃子在微信朋友圈、抖音里“露脸”,买桃的人慕名前来,每年到采收时节,桃子不用出村就销售一空。“下一步我们打算走高端品牌路线,让大街的晚秋蜜桃走进威宁的各大超市,走向全国各地。”杨焰圭说。
  产业要发展,还得有人领路前行。近年来,金星村立足实际,调优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高质高效,从2017年开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群众”的模式,大力推广种植晚秋蜜桃,让群众真正增收致富。如今,在杨光华、杨焰圭父子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种植晚秋蜜桃800亩,涉及农户100余户。除本村种植外,晚秋蜜桃种植还辐射到营中、牛吃水等村(社区)。
  产业发展好,政策支撑是关键。2017年,借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东风,大街乡立足本土实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高效,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作为退耕还林政策的受益者,2017年,浦江从杨光华手中引进蜜桃树苗,种下了10亩蜜桃。经过精心管理,现在的10亩桃园成了一家人的致富源。“每亩地政府补贴1200元,现在桃子也全部挂果,一年有三四万的收入。”从8月26日开始,蜜桃进入采收,一直到国庆节前后,浦江夫妻俩每天都要在桃林里忙活,电子秤、篮筐放在路边,进林采摘、出林称重,一场桃林间的“甜蜜交易”轻松完成。
  如今,大街乡种植经果林3万亩(其中晚秋蜜桃1500亩)、中药材和蔬菜2万亩,真正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农旅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杨光华的实验基地从3亩扩大到20亩,除了晚秋蜜桃1号盛果外,新培育出的锦绣黄桃、黄金蜜、秋雪等其它口味蜜桃也逐渐挂果,晚秋蜜2号正在培育中。等卖完今年,浦江打算把基地扩大到10亩,走规模化、标准化精品道路……
  走出他们的基地和桃园,从高处望去,硕果累累,红彤彤的晚秋蜜桃点缀了秋色,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