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9-26

农技人员创新创业 干出农业新局面

作者: 时间:2022-09-26 阅读:227


 (上接1版)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区内的示范效果,表示秋冬种早熟马铃薯充分利用了秋冬闲田,生长周期短,效益高,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可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大种植,促农增收;春种马铃薯百亩方高产示范项目在该县双龙镇高山村实施,涉及面积600亩左右,主要采用“高产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威芋7号+标准机械化大垄双行起垄覆膜栽培+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厢面宽1.2m,小行距25cm,窝距30cm左右,垄高15cm,播种深度10cm、密度3700—3900株/亩的、预期亩产3500公斤以上;净作鲜食玉米百亩方高产示范项目在金钟镇夸都村实施,涉及面积300亩,主要采用“优质杂交糯玉米品种+规范化宽窄行覆膜根域集雨栽培+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引导鲜食玉米生产者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发展道路,推进威宁鲜食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经县粮油服务团专家现场测产,亩产1682.7公斤,取得了较高的产量,明显超过了贵州省2022年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净作鲜食玉米百亩方高产示范》平均亩产1400公斤的榜单指标,达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效果,通过测产和田间观察,专家对净作鲜食玉米百亩方高产示范项目实施人员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一致认为项目实施区鲜食玉米田间种植规范、长势良好,项目管理和技术方案详实,通过抽样测产说明项目实施对促进鲜食玉米增产效果显著,较好地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对促进当地粮食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与贵州大学联合实施净作玉米小面积超高产示范项目在该县小海镇响水村实施,面积5亩,主要采用宽窄行根域集雨宽膜覆盖方式栽培,1.2米开厢(宽行0.8米、窄行0.4米),窝距0.45米,双株留苗,5000株/亩左右,净作模式下,预计亩产不低于900公斤。
 
建好“人才团队” 激活人才引擎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要求,抓住“人才团队”这个关键,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引导农技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群众、振兴产业,利用科技支撑作用,大幅提升农业科研能力,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在农业科研人才团队的带动下,使许多青年人才成为农业科研人才的后备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目前,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技人员申报获批市级人才团队1个(毕节市威宁县蔬菜产业人才团队),申报获批县级人才团队3个(威宁县耕地质量保护技术创新人才团队、威宁县粮食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人才团队、威宁县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团队),以人才团队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各类科研试验,提升专业队伍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精业务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队伍,为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抓好“基础性服务” 练就扎实基本功
 
  今年以来,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农技人员职称及服务面积要求,凡涉及粮油生产的正高级、副高级、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主要粮油生产示范技术服务分别不少于500亩、300亩、200亩,影响带动种植面积分别不少于500亩、300亩、200亩开展技术服务,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特长和服务意愿,结合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严格按照程序,利用田间讲解、地头培训、面对面传授、示范带动等多种途径,积极深入服务产业、服务区域扎实开展了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入百姓家。截止目前,全县423名农技人员参与基础性示范服务,主要涉及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马铃薯、经济作物等的技术服务,全县累计开展技术服务指导1000余人次,服务、指导企业(合作社)100余家,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服务质量水平,有力助推全县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开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作出了新贡献。
  如今,威宁农技人员纷纷沉到一线、沉到基地,在田地里服务群众,在实干中显担当。广袤的威宁大地,粮油生产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