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镇格书村: 红了西红柿 甜了群众心
作者:马召凤 祖海雪 白雪 时间:2022-10-10 阅读:298

村民正在将番茄装车
近年来,东风镇着力打造“一村一特色”,采取“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鼓励引导本地有能力、有技术的企业,就近发展蔬菜产业,助农增收。
秋高气爽,丰收正忙。在东风镇格书村,正值西红柿大量丰收上市,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在绿叶衬托下显得格外显眼。务工群众正戴着口罩分散有序的在忙着采摘,采摘、运输、分选,流水线式的秋收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格书村西红柿种植大棚有108个,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向村民流转土地。这样的种植模式,改变了以往群众单打独斗式的分散种植,让格书村产业发展从分散式向规模化转变。
“鼓励本地人到本地方发展规模化产业,不仅带动了本村产业的发展,老百姓务工也更放心。”东风镇格书村党支部书记吕清国表示,鉴于过去的一些失败经验,今年,村支两委积极鼓励本村有能力的企业老板回乡发展产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格书村90后村民苏鹏决定回乡,带着技术和已经稳定的销售市场,在格书村发展蔬菜种植。
如今,格书村西红柿进去大批量采摘的时节。苏鹏表示,西红柿采取订单式销售,每天根据预定量进行采摘,公司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西红柿在市场上很畅销。目前主要销往四川蒙阳雨润农产品国际交易市场和重庆双福农产品交易市场。
苏鹏介绍,格书村西红柿产量高,一亩地能采摘15000斤左右,市场销售价格在1.5~1.8元每斤,整个基地的西红柿总收入一年有160余万元。
产业兴旺了,村民腰包才能鼓起来。
大棚建成以来,这里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每天在基地务工的群众平均有20余人。
“我4月份就在这里了,从栽苗、锄草到现在采摘,我一直都在这里上班,在家门口做也挺划算的,一个月我能在基地获得2000多元的务工收入。”村民耿里仙表示。
另一边,同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刘关珍停下了手边的活,算起了务工的经济账:“一天70块钱,一个月也能挣一两千,工资都是按时发放。我们本地人呢,还要喂养牲口,我在这里上班,早上和晚上还能管管家里的猪。”
红了西红柿,甜了群众心。面积虽不大,但是却打开了东风镇格书村产业发展的新途径,红彤彤的西红柿不仅映照了乡村振兴路,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