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村:规模种养 共享红利
作者:李云侠 何艳 时间:2022-10-14 阅读:259
种蔬菜户均增收1万元 养牛户均增收4万元
平原村:规模种养 共享红利
记者 李云侠 何艳
秋日的威宁天高云淡,穿过么站镇“万亩产业示范园”的大门,大片绿油油的蔬菜基地映入眼帘。么站镇平原村村民夏光友向远处画了一个圈:“这150亩都是我种的,还没到年底已经挣了20多万元。”
夏光友一家7口人,过去全靠他和妻子种地、养牛支撑生活。2年前,他还为孩子们一年接近4万元的花销愁得睡不着觉,2年后,一家人已经过上了宽裕的日子。
夏光友一家的变化,归功于一群带领群众谋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村干部。
去年5月,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力坚被派驻么站镇平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村里的蔬菜滞销,眼看着群众一季的辛劳将付诸东流,他和村“两委”干部四处奔走,联系各地采购商家,帮助群众卖出蔬菜9590吨。
“当时眼看着我种的西葫芦就要烂在地里,还连累我的两个朋友血本无归,焦虑到睡不着觉。多亏章书记帮我们及时找到销路,让大家的收入都有了保证。”村民王万荣说。
“村里的蔬菜品质好,但没把握好市场规律,加上销路不畅,影响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解决好这些问题,蔬菜就能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一番调研,章力坚把准了平原村蔬菜产业“脉门”。
今年,村里充分整合集体资金、资产、土地等资源,建成集中连片标准化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的组织方式,由合作社联系商家规模化采购,实现合作社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群众每年可获得蔬菜销售、基地务工、土地流转、股份分红4笔收入,户均预计增收1万元以上。
眼看蔬菜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章力坚和村“两委”干部又把注意力放到了肉牛养殖产业上。过去村里许多村民都养牛,但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村干部再次牵头,以“合作社集中养殖+家庭牧场分散养殖”的模式在村里建成标准化养牛场1个,推进家庭牧场改造320个,实现了户均养牛4头。
“合作社在品种改良、技术服务、疾病防控等方面提供服务,群众养牛意愿高涨。现在全村牛存栏2500头,价值3000余万元,预计带动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章力坚说。
产业有发展,群众得增收,村“两委”又把村规民约制定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以村规民约滋养文明村风,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在村规民约的影响下,村民改掉了随处扔垃圾等陋习,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村民自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