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10-28

哈喇河镇: 大黄梨喜丰收 颗颗“黄金果”飘香

作者:马召凤 祖海雪 时间:2022-10-28 阅读:352


 

务工群众采收大黄梨

  本报讯(记者 马召凤 祖海雪) 金秋十月,黄梨飘香。走进素有“大黄梨之乡”美誉的哈喇河镇,成片的梨园里黄梨压枝、硕果累累。
  梨树下,务工群众绕枝选果,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挑选出糖分和品相最佳的黄梨,用摘果的布兜子一拉,大黄梨就滚到了布袋子里,选和摘几乎同时进行。
  采摘、运输、装箱,在哈喇河镇这片占地600亩的大黄梨基地里,务工群众忙碌的身影成了秋日丰收的美丽图景。从树上新鲜采摘的水果,运到分选点后,用定制的包装纸盒装好,快递公司上门取件后便直接送往外地客户手中。
  “我们基地的大黄梨今年预计产量20万斤左右,产值大概150万元,主要以电商销售为主,现在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我们的农特产品销售运输快捷便利。”基地负责人马关华说,哈喇河大黄梨销售范围广,周边和外省都有涉及。
  如今远销各地的哈喇河大黄梨,几年前还是村民单打独斗式的零散种植。2014年,村民马关华回乡创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流转农户土地600余亩发展大黄梨种植,成立了哈喇河大黄梨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统一管理周边区域2000余亩梨园,辐射带动周边村民零星种植大黄梨2万余亩。
  如今,这片大黄梨基地不仅走出了自己的品牌路,也成为哈喇河镇农旅结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每年花开时节,周边游客驱车到此,体验花间游乐和花下美景,到了黄梨成熟的时节,不少外地游客携家带口,到这里体验采摘的乐趣。
  哈喇河大黄梨因为汁多口感独特而打开了销售市场远销各地。然而,仅仅卖大黄梨没有进行深加工,缺乏市场竞争力。2015年马关华决定到外地学习梨膏制作技术,延长产业链。
  2015年10月,哈喇河大黄梨专业合作社梨膏生产厂正式入驻威宁五里岗工业园区。从此,从卖大黄梨到卖梨膏,从线下销售到乘上电商快车,哈喇河大黄梨走出了自己的产业特色之路。
  “今年,我们还与外地的科研公司合作正在研发黄梨酒、黄梨牙膏、黄梨酵素、黄梨洗面奶等,不断延伸大黄梨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大黄梨附加值。”马关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