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荣:十年化茧成蝶 勤劳再谱新篇
作者:赵庆能 陈鸿江 时间:2022-11-01 阅读:231

赵志荣和妻子收看二十大开幕会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走进玉龙镇深沟村,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的皇竹草葱葱郁郁。在疫情防控卡点做志愿者的赵志荣下班后,一边哼着歌,一边蹲在门口菜园旁打理着自己的花草。干净整洁的院坝、生机勃勃的菜园相映成趣。
这样的生活,赵志荣以前想也不敢想。10年前,他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玉龙镇深沟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缺水严重,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土豆为主,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收成勉强能维持温饱。赵志荣由于身体不好,只能守着三间土墙房、几亩薄地,缺少经济来源,一来二去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不好受,为了让孩子能安心上学,我和妻子商量着一起出门打工。”赵志荣说。
2012年,赵志荣和妻子一起去昆明市嵩明县的蔬菜基地打工,能吃苦,是夫妻俩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在蔬菜基地里打包蔬菜,夫妻俩每月能积攒8000多块钱。2014年,赵志荣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有了挣钱的门路,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但我不满足,我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脱贫后的赵志荣没有止步,一年年奔走在增收致富的路上。
2017年的一天,赵志荣接到深沟村委会的电话,说家里得到了3.5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他决定带着妻子回家建房。“党的政策好,除了帮助我家盖了新房、修通了入户路、硬化了院坝,还从山上引来了山泉水。”赵志荣说。
“以前远离家乡出门打工是迫于生计,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帮助,住上了新房子,我更应该勤劳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2019年,赵志荣经过多次走访了解,发现了养牛、贩牛的商机,便当起了“牛倌”。他到市场上寻找瘦牛,买回来集中育肥再以适合的价格卖出,就这样荷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我不养多,最多5头,育肥后赶紧出栏,这样周期短、回本快、风险小,去年光是卖牛我就赚了6万多元。”说起自己的生意经,赵志荣笑得合不拢嘴。
上个月刚把牛全部卖完准备重新买牛,省内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闲下来的赵志荣总想着自己能做点什么贡献,当看到村里招募志愿者时,便第一时间报名,几乎每天都忙活在疫情防控卡点。
“前几天我用手机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对以后的生活更有信心了。”赵志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