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11-03

王兴明:搬出大山天地宽 勤劳致富梦里甜

作者:李继航 周天贵 时间:2022-11-03 阅读:199


 

王兴明一家在宽敞的客厅看电视

  早上八点半,王兴明为一大早就出门收拾摊位的妻子刘银芬送去早餐,然后夫妻俩就开始忙一天的生意。
  菜市场建在小区里,自己当老板,从家里到摊位,只要两三分钟的时间,这要是放在6年前,王兴明想都不敢想。2016年以前,王兴明一家还住在龙场镇同心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地质灾害多发,层层大山隔阻了发展的道路。
  “在老家的时候,土地全部在半山腰,路不通,一天挖三背篓洋芋还要起早点。”谈起那时候的辛酸,王兴明感慨不已。
  王兴明家里有三兄弟,由于负担不起三个孩子的读书费用,1993年,小学毕业的他就回家帮父母干活了。2002年,王兴明外出打工,希望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铁路上倒石渣、进矿洞挖煤,虽然吃得了苦,但困难这座山还是重重地压在王兴明的肩上。
  2004年,王兴明和刘银芬结婚成家,随着几个孩子相继出生,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不得已,王兴明选择继续外出打工,温州、广州、丽江,哪里有活,王兴明就往哪里跑,妻子刘银芬则在家里养猪喂牛种地,照顾孩子老人。
  “最困难的时候,连三个孩子上学用的几块钱零花钱都拿不出来。”虽然夫妻两人勤劳苦干,但生活依然过得紧巴巴的。
  相对于生活上的困难,王兴明最揪心的却是一家人的住房安全。“一下雨,就怕山上涨大水和滚石,实在不安全。”同心村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段,每年雨季时节,王兴明愁得觉都睡不好。
  2015年,王兴明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2016年,王兴明一家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户。“当时向亲戚借了车子,一家人就上来看房子选房子。”得知要搬到城里的那天,王兴明高兴了一宿。
  2016年,王新明一家搬到了阳光馨区,住进了100平方米的新家,搬出大山挪穷窝,新的生活也是新的起点。
  搬出来要怎么稳得住,王兴明心里明白,党和国家的政策虽然很好,但要发展致富还得靠自己的双手。2017年,王兴明顺利拿到了驾驶证和资格证,跑起了出租车,妻子刘银芬则摆摊卖起了小吃,一个月下来,两人能挣七八千,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阳光馨区人口多人流大,蔬菜需求市场大。2020年,经过商量,夫妻俩就在小区里的菜市场花了1.6万元租下两个摊位开始卖菜。虽然有时候凌晨四五点就要去批发市场拿货,晚上八九点收摊,但夫妻甘之若饴,“虽然很忙,一个月还是能挣八九千块钱,苦点也愿意,有奔头。”今年,心疼妻子,王兴明把出租车转出去专门给妻子打下手。每天,刘银芬负责卖菜,王兴明负责去批发市场拿菜,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如今,三个孩子,老大在威宁县第四中学读高一,老二老三在威宁第十一中学读初中,夫妻二人则过着早出晚归的恬静日子。
  “现在就是多挣点钱,把三个孩子培养好。”华灯初上,干净整洁的客厅里,王兴明一家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剧。居有所安、创业有路、双手致富,越来越多像王兴明这样的搬迁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和自己的勤劳苦干,实现了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换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转变,在迈进乡村振兴的路子上步伐更加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