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镇:“一统四帮一联合” 乡村振兴增动力
作者:付立军 陈逍 赵伟 时间:2022-11-03 阅读:326

务工群众在基地采摘辣椒
近年来,小海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实施“五五攻坚行动”,立足当地实际,做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采取党委统领,帮助合作社选择产业、帮助技术指导、帮助监管资金、帮助产销对接,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组织多个村联合起来领办合作社,形成“一统四帮一联合”模式,推进资源、资产、资金“三资”融合穿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时下,走进小海镇,田间地头处处是丰收景象,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群众忙碌的身影在深秋里勾勒出一幅幅喜人的金秋收获图。
松山村蔬菜种植基地第一茬种的白菜正值丰收采收。近段时间,在该基地,务工群众穿梭在“绿色海洋”中采收、搬运、装车,现场一派繁忙。
春天在这里耕耘播种、夏天在这里除草成长、秋天在这里喜悦收获,冬天在这里厚积薄发,这是当地群众享受产业发展带来实惠的真实写照。在小海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松山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以8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当地群众土地种植蔬菜。同时,合作社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群众不仅有土地流转资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增收,合作社盈利后还能参与分红。
松山村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和基层“领头雁”的带头推动,松山村党支部书记程宗辉告诉记者:“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是作为松山村‘当家人’的初心,也是责任。”2021年上任后,程宗辉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团结带领村支“两委”从“党建、便民、教育、生态、产业”五方面着手制定方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如今的松山村,党建工作步入正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
谈起发展方向,程宗辉说:“我们将深耕‘农旅融合’这篇文章,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方面出亮点、出新绩,做示范。”
“头雁”领飞,乡村振兴展翅翱翔。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大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小海镇按照“两推一选”“一升一降”选优配强村支部委员会,招贤纳士,“翻箱倒柜”找人才,引进干事创业能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留任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的老村干部担任副职,吸纳综合素质强的大学生配强业务骨干,发挥“头雁”作用,引领乡村振兴。
西冲村的党支部书记康雪琴就是其中一员,24岁的她是小海镇吸纳的大学生党支部书记中最年轻的。去年,本科毕业后,经过小海镇党委政府引荐,康雪琴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用所学服务建设家乡。她告诉记者,在刚上任时,很有压力,生怕做不好。不过,在老同志、老支书的耐心帮助下,自己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西冲村有养牛和种植蔬菜的传统,但都是小规模零散养殖和种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康雪琴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支“两委”为乡村振兴谋篇布局,壮大“牛”经济,做强“菜”产业,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现在的她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各项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干得风生水起,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小海镇营丰村辣椒种植基地里,大大小小的辣椒压弯了枝头,务工群众弯腰采摘,背筐运送,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去年,营丰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种植辣椒60亩,引导群众到基地务工,手把手教群众种植技术,还提供幼苗采购、销售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群众自行种植,增加群众收入。今年,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共种植300余亩辣椒,其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180亩、群众自发种植120亩。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近年来,小海镇通过镇党委统领、支部引领、沿村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强化了党在基层的全面领导,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引领力、组织力,破解了支部弱、集体穷、群众散、产业衰的难题,锻炼了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也带出一群感党恩、听党话的新时代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