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马永春 时间:2022-11-24 阅读:482

初冬时节,威宁县马铃薯原原种扩繁中心种薯长势喜人。
威宁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739毫米,年平均气温11.2℃,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强日照、温差大的区域气候特征,因地处云贵高原缓丘台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疏松,耕作条件优良,土地资源丰富。威宁气候、土地等均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适宜马铃薯、蔬菜、苹果、烤烟、荞麦、中药材等农作物的生长,造就了威宁农业生产大县地位,全县年产马铃薯280万吨、玉米53万吨、蔬菜70万吨、苹果18.26万吨、肉牛40万头、烤烟53万担、火腿100万支、荞麦1.2万吨。
马铃薯种薯生产如火如荼
从威宁县城往西北方向5公里,即来到了中垦薯业马铃薯原原种扩繁中心,走进原原种扩繁中心温室大棚内,虽已时值初冬时节,大棚内却绿意盎然,2800万粒马铃薯原原种长势正好,自动化喷淋系统不时浇水,工人正在对种苗长势情况进行监测。据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日浴介绍,原原种是用脱毒试管苗移栽或扦插最初产生的种薯,是脱毒种薯生产的初步环节,种薯脱毒就是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传播速度没有茎尖生长速度快,通过剥离茎尖生长点进行组织培养的方法脱去病毒,一般分为原原种、原种、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现阶段,该公司原原种扩繁中心生产的优质脱毒种薯可供应1.5万亩马铃薯基地种薯需求,优质脱毒中薯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在30%-40%之间。
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总部设在贵州省威宁县,2017年9月25日注册了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后根据公司的发展状况及融资需求,引进了其他股东,现为贵州威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股51%),其余三个股东占股总计49%。公司立足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响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发展马铃薯产业。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马铃薯种薯良繁基地。目前,已建成优质脱毒种苗研发基地150亩,年产脱毒马铃薯组培苗700万瓶(约1.5亿株),建成4万平方米原原种扩繁智能温室,每年可繁育原原种6000万粒,预计2023年建成6万平方米扩繁中心,年繁育原原种2亿粒。扩繁中心引进先进一流的技术:采用物联网及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自动摆位系统、智能化茎尖脱毒等先进技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实现产量稳定。计划在未来三年实现威宁县本地140万亩马铃薯种植脱毒种薯供应。
脱毒种薯生产是威宁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个缩影,第十三届威宁县委将马铃薯定位为首位主导产业,重点将威宁打造成为南方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供应基地。2022年,全县种植马铃薯144万亩、产量280万吨、产值39.2亿元,带动农户22.2万户,户均收入1.76万元以上。
家庭牧场成为助农增收新支点
走进黑石头镇水平社区虎家院子,阳光明媚,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虎良早正在准备牛饲料,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虎良早的养牛圈舍宽敞而明亮,通风设施、化粪池、排污沟、青贮池等一应俱全。虎良早表示,以前的养牛圈舍,是土墙房、不透风、不能排污,面积也小。自己想多养几头牛,但是碍于客观条件限制,一直未能实现。今年,政府给了2万元的补助资金,自己差什么补什么,修建了现在看到的圈舍,养殖条件好,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设施齐全了,干劲儿也上来了,原来只饲养2-3头牛,今年增加到了10头,一年下来,纯收入就有4.5万元以上,日子有奔头了。
像虎良早这样的养殖户,在全县有172家。2022年,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的帮扶下,威宁县投入资金4.26亿元,实施家庭牧场、粮食单产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苹果标准化生产、马铃薯加工、蔬菜市场化生产、金融助农“七个突破”,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其中,投入资金投入资金1200万元,在黑石头镇、双龙镇、麻乍镇精选了172户养殖户建设家庭牧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一户一策”方案,因户施策,对农户建设的圈舍改造、堆粪棚、化粪池、排污沟、青贮池等设施,按照每户不超过2万元标准给予补贴。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极大提高了养殖农户的积极性。涉及的172户家庭牧场现共养牛1385头(能繁母牛975头),通过家庭牧场项目的实施,户均增加养牛2至3头,户均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
放眼全县,威宁县生态养殖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预计到年底,全县牛存栏40万头,出栏14万头,产值26.6亿元,带动农户25.3万户,户均收入1.05万元;羊存栏40万只,出栏29.5万只,产值7.48亿元,带动农户1.6万户,户均收入4.68万元;生猪存栏102万头,出栏100万头,产值7.5亿元,带动农户25万户,户均收入0.96万元。年产火腿100万只,产量1.5万吨;家禽存栏260万羽,出栏335万羽,产值3.28亿元,带动农户18.2万户,户均收入0.18万元。
威宁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2023年将继续加大家庭牧场实施力度,将更多的资金、项目、技术集中到家庭牧场建设,规划实施500户以上,通过家庭牧场,带动全县养牛产业发展,努力将家庭牧场打造成为助农增收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