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四个强化”推动零工市场建设促进搬迁群众就业
作者:周凤 时间:2022-11-28 阅读:384
本报讯(通讯员 周凤) 今年9月底,威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公司与社会企业共同投资创建了威宁首个零工市场,为有效助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及搬迁群众更高质量的就业,威宁“四个强化”推动零工市场建设促进搬迁群众灵活就业。
强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在威宁零工市场建立业务调度中心,通过机器人呼叫中心、零工管理系统对业务进行全程智能化调度,同时保障用户数据安全。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进行智能化管理,开发零工管理系统,实现线上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线上签约、线上投保、结算功能。通过开发线上威宁零工微信小程序、APP,通过雇主+互联网+零工的模式,让零工和用工单位通过威宁零工线上候工、抢单、结算、派单、劳务协议等线上签约、雇主责任险、工伤保险自助投保等功能服务,优先匹配3公里范围的零工岗位需求,让零工实现3公里就近就业。充分发挥智慧化优势让零工市场信息传递实现公众化、服务流程自动化、透明化。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威宁零工市场以零工团队及零工单人入驻登记的方式对外招商,在零工市场运营前期,已完成补漏防水、房屋装修维修、油污清洗、数码维修、管道疏通、开锁换锁、家政等8家商户的招商工作,并共同签订了《威宁零工市场零工众创空间入驻协议》,提供政策支持导入平台、法务支持平台、自媒体培训平台、推广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保险定制平台等服务。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管理、就业服务社会组织培育,构建就业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
强化专业人员队伍打造。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培育易地扶贫搬迁户零工队伍。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零工驿站,对零工团队进行技能、服务意识、服务标准等进行培训,增强就业人员的匹配性,使搬迁群众及返乡农民工们掌握一项可维持生计的技能,让杂工变技工、技工孵化零工团队,实现每日登记零工100%有工做,80%入驻团队有单接。结合零工市场用工需求,到2025年,每年培育零工市场所需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地开发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和社会富余劳动力资源,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社会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就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强化零工服务水平提升。为保障零工权益,着力在提升威宁零工市场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建立法律调解室,对于用工单位恶意欠薪、零工方拉货逃跑或恶意施工等现象,市场受零工方或用工单位的邀请,在开展中立、公正的调查的基础上,提供维权指导和争议调解等服务。广泛开展零工帮扶工作,对待工时间长、低收入家庭、残疾等大龄和困难零工人员加强就业帮扶,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按规定开展个性化就业援助。通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建设驿站推送零工工作任务,让搬迁群众零工在家中候工,工作家庭两手抓,缓解就业压力。
据了解,零工市场已在县城8个安置点所在社区整合资源建设零工驿站,设立零工登记处,为安置区群众提供就业平台和开锁换锁、管道疏通等生活服务,不仅能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还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