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山镇:“三抓三强三化”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作者:黄骄 李长绪 时间:2022-11-28 阅读:563
近年来,炉山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紧扣“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和县委“五五攻坚行动”、“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果保烟”产业发展思路,以“三抓三强三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新突破。
“三抓”:乡村治理开新局
抓头雁队伍,领航乡村振兴。坚持强村帮带弱村机制,不定期组织后进村“两委”班子、党员到示范村、先进村观摩学习,加强沟通交流,形成经验有人传、工作有人帮、成长有人带的良好局面。如,新丰村组建联合社,整合22个村(社区)村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产业,每年分红18.6万元,同时带动尖山、光明、溪街、新海等村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规模养殖厂6个。
抓精神文明,激活振兴效应。以“党课开讲啦”“院坝党课”“三会一课”等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为载体,以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为主讲人,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每月对网格长、网格员进行评选奖励,由十联户对农户进行评选“五好家庭”“最美院坝”“最美婆媳”等荣誉,有效激发群众协助村“两委”统筹红白喜事打招呼、矛盾纠纷化解、政策咨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抓目标考核,激活干部动力。每月下达目标考核任务,成立目标考核督查工作组,对各村(社区)打非治违、信访维稳、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人居环境等工作进行督查考核,每月对照考核督查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前三名村(社区)进行奖励,后三名村(社区)进行通知批评。达到“四好四化”(工作抓得好、人居环境好、精神面貌好、群众评价好;美化、亮化、净化、绿化)效果,全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三强”:教育事业大发展
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所(初中2所、小学20所)、学前教育学校5所(含民办3所)。2022年,科学合理整合现有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光明幼儿园1所、炉山中学教学楼1栋,硬化结里幼儿园操场350平方,进一步完善全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强教师队伍管理。细化考核方案,把教育教学、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年终评先选优、晋级条件,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优化教师配制,积极开展“走出去、带进来”教学教研活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目前,全镇教师总数781人,其中:有高级教师87人(含基层副高34人)、一级教师330人、二级教师218人。
强教学方法探索。教法得当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推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中,炉山镇以推行教师集体备课法、“学生比老师走快一星期学习法”“学生五备法”“试后100分法”,推进全镇教育事业连续在全县排名前列。近五年来,全镇共培育本科生1500余名,其中重点大学345余人、普通大学1200余人,2018年、2021年、2022年三年均在全县教育大会上作教学经验交流发言。
“三化”:群众收入大提高
产业发展规模化。立足全镇高山与峡谷交叉纵横、海拔高低落差大地势,按照全县“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果保烟”发展思路和镇党委“东西南北中、打造示范点”产业规划,全镇种植玉米4万余亩,马铃薯4万余亩,大豆3000亩,标准化坝区香葱基地800余亩,炉山高山生态茶园集中连片800余亩,烤烟种植基地4000亩,魔芋基地1000余亩,育苗基地500亩。以党支部领办合作模式发展大型规模养殖场9个,养殖大户50户,养殖能繁母牛700余头,带动农户散养能繁母牛1200余头,实现了全镇养殖牛存栏量达到13650头,脱贫户养殖牛存栏量达到4647头,脱贫户家庭户均养殖牛1.7头,养猪场30个,猪存栏24000余头,标准化土酒厂2个,生产土酒50吨,带动周边小作坊11个,年产土酒150吨。(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