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镇高田村:小工程藏着“乐呵”事
作者:李继航 罗纱 孙玲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时间:2022-11-30 阅读:361

村民晒玉米
立冬后的威宁大地,阳光依旧明媚。
金斗镇高田村11组,一个有着22户人家的村民组,青山环绕,村舍俨然,一条475米长的水泥路将整个小组连起来,绘就了一幅悠然恬静的农家图景。
路的尽头,58岁的刘双权大叔和老伴王玉巧正趁着大好天气,将收来的玉米搬出来晾晒,金黄的玉米铺满院子并延伸到路上。4亩多地的玉米,全是老两口在忙活,往年要半个月才能做完的活计,今年老两口一个星期就忙活完了。
“今年,政府给我们争取到了乡村振兴项目,修通了475米连寨路,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地里,干活方便了很多。”老刘今年能提前收完玉米全得益于新修的连寨路。
今年4月份,高田村村支两委为11组争取到长475米宽3.5米的连寨路,项目下来了,大伙满心欢喜,作为村民小组长的刘双权心里却有了另外的打算。
“能不能把路扩宽到4米,宽一点,大车也能进来。”吃够了大半辈子交通不便的苦,刘双权深知,路通了才能打通发展瓶颈。“原来,路不通,群众遇到突发疾病,要请人帮忙背着跑医院。”
刘双权的想法得到了大伙的赞成,但施工方却不同意了。400多米的距离全部拓宽0.5米,材料增加、工期增加、工钱也要增加,但最难的是村民的土地问题,拓宽一点就意味着要多占用土地。
为了打消施工方的顾虑,刘双权挨家走访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最终大伙一致决定,拓宽的0.5米,村民自己把地让出来,并免费投工投劳。
工程开工,刘双权又当起了“监工”,早上挨家挨户叫人出门干工,施工现场,刘双权再次当起“恶人”。“干活慢一点、材料放少了,他都要吼两句。半个多月,就是为了修路,家里的活计,一点没管,全是我一个人在弄。”王玉巧说。
人心齐,泰山移。20天,在村民的努力下,475米的路终于完工,看着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村民们乐了。
“自己修的路,质量放心。路宽了,心也敞亮了,再也不用拿脊背去磨了。”路修通了,老刘买了一辆三轮车,干起农活劲头更足了。但让老刘更开心的是,今年建房申请批下来了,老两口请人把新房建好,趁着闲暇,老刘还把装修的材料都买回来了,等年底儿子打工回来就开始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