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12-01

海拉镇: 2万亩党参迎丰收

作者:李继航 罗纱 时间:2022-12-01 阅读:282


 


  近年来,海拉镇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党参种植作为增加群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带动,实现“内扩基地、外扩市场”,让党参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良药”。
  冬日的威宁,暖阳普照大地,忙完秋收的农人又开始了忙碌。走进海拉镇海昌村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红色的土地上到处是忙着采挖党参的群众。
  趁着晴好的天气,邹元六赶紧请人帮忙采挖,“今年种了8亩,市场价平均一斤在12块左右。”邹元六说,党参亩产800斤,产值在1万元左右,这些年,靠着种植党参,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
  海昌村党参种植历史悠久,从上世纪70年代起,部分村民就开始零散种植党参。但由于交通闭塞,种出来的党参要背到镇上甚至城里才能卖出去,党参种植始终没有形成规模。2017年开始,随着通组公路、产业路、串户路等交通“梗阻”的打通,海拉镇的党参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时期。
  “以前我们种出党参来,市场不大,担心卖不掉;现在销路不愁,担心的就是种不出来。”邹元六说。
  邹元六的底气除了对自家党参品质的自信,更多的是来自村党支部的支持。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党参市场越做越大。海昌村因势利导,以市场为导向,由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威宁县海拉镇参态园利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抱团式、规模化发展,助推党参产业更上一层楼。
  海昌村党支部书记邹明江说:“海昌村种植党参是从1972年开始,农户种植党参经验比较成熟,现在全村种植党参2100亩,涉及全村373户农户,党参种植让每户增收在3万元以上。”
  地里,村民们忙着采收;合作社里,采挖和收购来的党参铺满院坝,空气中弥漫着党参独特的药香。据合作社负责人陈玄荣介绍,为了免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种出来的党参,由合作社统一收购。
  “合作社每年销售量达500吨左右,明年党参种植预计可达2600亩左右。”邹明江说。
  今年,海拉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党参种植面积,分别在海昌村、海元、火箭、卫星等多个村(社区)规划种植党参2万亩,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为了迎合市场发展需求,2018年,海拉镇成立党参交易市场,2021年,海拉镇以威宁县海拉联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载体,带动全镇发展党参产业粗加工、次加工,把村级合作社纳入联社管理,形成农产品统一种植、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全新模式。如今,每到收获季节,云南、四川、甘肃、广州等地的客商纷纷涌入海拉收购党参。
  海拉镇将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党参产业链,做大做强深加工环节,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真正让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