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镇:蔬菜基地采收忙 乡村振兴产业旺
作者:张付全 彭凯 时间:2022-12-15 阅读:494
双龙镇:蔬菜基地采收忙 乡村振兴产业旺
记者 张付全 彭凯
初冬清晨,寒风瑟瑟,海拔2500多米的威宁县双龙镇高山村一片雾锁云笼,12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双龙镇高山村的蔬菜种植基地,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收割、装篓、称重、运输……宽阔平整的菜地里绿油油一片,采收蔬菜的村民们手起刀落,把一颗颗带着露水的白菜、莲花白砍下,搬运装车。这里是威宁菜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当天采收的三车共计100余吨新鲜蔬菜,将发往毕节市七星关区,从田间地头走进菜市场、超市,走上市民的餐桌。
菜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马文坤脸上洋溢着笑容,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在双龙镇高山村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白菜200亩,莲花白260亩,大蒜苗40亩,应季蔬菜年产量可达1700余吨,预计实现产值250万余元,眼下正值冬季叶菜丰收季,基地的各类菜品长势喜人,销路也好,订单大多来自川渝、两广地区,能卖个好价钱,大伙儿一起过个丰收年咯!”
今年3月份,在双龙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菜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据了解,合作社的每亩蔬菜能得到政府奖补资金320元。原本一直在贵阳农投公司务工的高山村村民张才员,听到消息后也辞职回到家乡,着手发展蔬菜种植合作社,目前也是菜康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凭借务工时学习积累的蔬菜种植经验,他也是蔬菜基地的技术能手:“我们基地选种的蔬菜,都是精心挑选的高海拔耐寒品种,比如白菜的德高CR69品种,最大的特点就是耐寒、高产,它能抵御零下10度的严寒气候,种植周期只有3-4个月,每年种植两季,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
走访中,手上忙碌的村民们笑着和记者拉起了家常。“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小孩子上学也需要照顾,以前在沿海地区打工,心里总是牵挂着家里的老人、孩子。现在好了,蔬菜基地就在家门口,工作机会多、时间也灵活,每个月有3000多的收入,还能学到种菜的技术,明年我也把家里的几亩地种上白菜,跟着合作社一起发展!”提及今年来的变化,在基地务工的高山村村民张杰满心欢喜,言谈间,欢声笑语飘荡在基地上空,充溢着幸福的味道。
“目前在我们基地务工的周边村民有20余名,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广东、浙江、福建等地返乡的村民。” 马文坤说,能作为带头人,领着家乡父老一起致富,是一件光荣而自豪的事。冬菜收割完毕后,基地将着手来年的种植计划,待2023年开春时,他准备将合作社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800亩,增加新的蔬菜品种,开启新一年的种植“旅程”。
采访结束临行时,浓雾依旧没有散去,村民们收菜的身影在山间雾色中若隐若现,箩筐里沉甸甸的蔬菜沿着田间阡陌被转运到运输车里,旁边取暖的篝火熊熊燃烧着,就像他们红红火火的日子,更像双龙镇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一样,越来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