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活力足
作者: 时间:2022-12-22 阅读:182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活力足
——行稳致远·二〇二二年终经济观察③
人民日报记者 刘志强 李心萍 丁怡婷 罗珊珊
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部署。
南海之滨,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挂牌成交,依法依规开展基础设施领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广东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西北内陆,中欧班列“长安号”稳定开行,陕西自贸试验区渐入佳境,西安国际港务区率先启动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陕西努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一年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不断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展现澎湃活力与光明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从完成土地摘牌到拿到桩基施工许可证,只用了6个小时,太给力了!”11月24日,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三期项目开工,让正泰智电港总经理杨爱勇很是欣喜。
审批提速,得益于机制改革。松江区推出工业用地节余土地分割转让新政,审批程序可以并联操作。他们还创新“拿地即开工”机制,由“店小二”团队与相关职能部门提前沟通,协助企业准备好审批材料,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政府倾心服务,企业发展更带劲了。”杨爱勇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改革和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广度不断拓展,有效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全球首架C919交付,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我国首艘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正式投入使用,全球最大;全球首台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顺利下线,零排放、零污染……国资国企锁定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改革,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从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到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到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到深化院士制度改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成效越来越明显。
——改革深度不断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
7月23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当天,广东、云南、贵州超过157家电厂和用户达成南方区域首次跨省现货交易,全天市场化交易电量达27亿千瓦时。
“预计今年全年,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累计市场化交易电量将达到1.11万亿千瓦时,接近广东、云南、贵州三省2021年的全社会用电量总和。”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蔡葆锐说。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我国全球营商环境“电力指标”排名大幅上升到第十二位。
从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到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再到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系列改革冲破束缚、突破藩篱,既利当前、又谋长远,护航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改革温度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个人养老金启动实施,养老储备又多了一个靠谱渠道。”家住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街道的张女士,成为首位购买个人养老金的北京市民,“往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不仅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而且制度内的所有产品还都由政府部门监管认证,为我们的老年生活多添一份保障。”
“多亏临时电子身份证,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今年4月,家住深圳宝安区龙井社区的陈佳华乘坐高铁时忘了带身份证,后来在铁路公安提醒下登录“铁路12306”手机应用办理临时电子身份证明。“动动手指,几分钟搞定,便民利民!”陈佳华说。
改革连着民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启动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推动社会保障更公平更可持续;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推动实现全国互通互认,解决群众办事难……我国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觉醒引向更高境界,中国经济的活力之门越开越大。
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买买买”又增新去处。10月28日,全球面积最大的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运营,当日销售额超6000万元。“在海关‘保税仓储转离岛免税’创新监管下,我们在海口综合保税区设立免税品监管仓库,提高了库存周转效率,更好布局免税业务。”海口国际免税城相关负责人说。我国外贸持续稳中向好,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稳步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开放领域越来越广。
2月,宝马集团在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股权占比提升至75%,新合资合同有效期延长至2040年;6月,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正式投运,以150亿元总投资创下宝马在华的单项投资之最……2022年,德国的宝马集团持续增资中国。
实施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优化调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增加29项商品;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一项项开放市场的务实举措,赢得跨国投资企业的青睐,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蔡司研发生产新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今年前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同比增长14.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与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国多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
——持续举办高水平经贸盛会,开放质量稳步提升。
四叶草再迎八方客。11月10日,第五届进博会在上海落下帷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作为世界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连续举办5年的进博会越办越好。
“进博会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平台和窗口,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松下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说,松下已早早报名参加第六届进博会。
从广交会到服贸会,从进博会到消博会,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我国持续举办高水平经贸盛会,搭建起全球共享、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促进商品、服务、技术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交流互鉴,为世界贸易投资合作注入更多活力。
——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放红利惠及全球。
“从郑和下西洋,到共建雅万高铁,中国是我们的老朋友”……最近,一首《雅万之歌》在印度尼西亚的社交网络上走红。作为东南亚第一条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雅万高铁建成后,从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有力提速当地发展。
在中东,卡塔尔世界杯上,中国铁建以设计施工总承包身份参与建设的卢塞尔体育场引人注目;在东南亚,开通运营满一年的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发送货物1120万吨……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共建“一带一路”正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开放的中国,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