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镇恰西村:夏天专属的“甜蜜经济”
作者:李继航 毛宁 罗纱 马嫄媛 时间:2023-07-19 阅读:241
(全面开启毕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

恰西村葡萄种植基地
本报讯(记者 李继航 毛宁 罗纱 实习生 马嫄媛) 7月的暖风,穿过山谷、拂过牛栏江,吹动了枝繁叶茂的葡萄架,撩拨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
进岔河镇恰西村葡萄种植基地,虬枝盘曲的葡萄藤上,挂满五彩斑斓的“宝石”,色泽青翠的“阳光玫瑰”、宛如墨玉的“夏黑葡萄”、清甜无籽的“蓝宝石”……
轻轻一咬,香甜口感溢满味蕾。从田边到嘴边,历经了8个月的“跋涉”,恰西村葡萄渐次成熟,迎来采摘季。
地处云贵两省的恰西村,海拔低、气温高,牛栏江沿村而过,水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石榴等水果生长。
“去年冬月引进种植,这是我们第一次种植葡萄,一开始村民都反对,认为不可能种出来,浪费土地资源。”恰西村党支部书记高建华说,经过一个多星期上门做思想工作,终于“说动”15户村民流转土地15亩给村集体合作社种植葡萄。
葡萄作为一种“娇气”的水果,从种到收,管护尤为重要。“种植葡萄看似简单,实则大有门道,育苗、防病虫害、修枝、疏花疏果、保温、通风……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才能充分保证葡萄清甜的口感。”作为基地的技术管理人员,宁选国每月有4000多的工资,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是很幸福的事。
高建华介绍,基地现在种有“阳光玫瑰”“蓝宝石”和“夏黑葡萄”3个品种,其中“阳光玫瑰”大部分挂果、“夏黑葡萄”部分挂果、“蓝宝石”还未挂果,今年的产量预计在1.2万斤左右,市场价每斤在20元至30元,收益在20万元以上。
“‘夏黑葡萄’成熟得要早一点,现在已经卖了一吨左右,‘阳光玫瑰’才开始陆续成熟。”高建华说,葡萄明年将全部丰产,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
据悉,恰西村将把葡萄种植规模扩大到70亩,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由村民自主种植、自己管理,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最终收益农户占80%,合作社占20%,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