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3-07-24

炉山镇新丰村 “五个聚焦、五变”实现“五个起来”

作者:程楠 时间:2023-07-24 阅读:293


 

乡村治理初见成效

  近年来,炉山镇新丰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固本行动”10项攻坚任务清单,全力谱写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新篇章。
 
  聚焦干部队伍建设,变“后”为“先”,让组织“强”起来。
 
  建强一支“队伍”。选育结合,建强村级班子。从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乡贤等本土能人中优先发展培养村级班子及后备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为民服务实、发展潜力大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现有大专学历支书、主任“一肩挑”1名,本科学历副支书1名,大专学历副主任1名,储备后备力量3名;强化引领,带强村级组织。以“六型干部”为导向,培育出一批担当为先、带头实干的队伍,带领全村57户340人实现小康。
  筑牢一个“阵地”。打造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茶艺展厅”等特色功能室为一体的村级阵地和集“党课+技能培训+实训基地”为一体的村级党校。邀请镇班子成员、外来专家、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先进模范四类人,上好思想政治“必修课”、产业发展“技术课”、致富增收“专业课”、先进典型“示范课”,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育强一批“头雁”。支部书记带头入股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解决本地就业人员600余人,全年发放群众务工工资300余万元。茶厂致富带头人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高山生态有机茶(乌撒烤茶),有效带动农户就业,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培育了一批从事煮酒、荞麦产品加工、短柱油茶扦插等行业的致富“头雁”。
 
  聚焦特色品牌打造,变“零”为“整”,让产业“兴”起来。
 
  立足实际定好产业“调子”。以“党支部+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成立炉山镇新秀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育苗、油茶、果蔬、魔芋、烤烟种植基地建设、林木种子生产经营、造林和养牛等产业。目前,种植苹果600亩,精品油桃2630株,魔芋200亩,蔬菜540亩,养牛101头,建成竹柳、红叶石楠等育苗基地540亩,打造烤茶倌生态庄园1个。
  依托品牌出好产业“点子”。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心向党?茶绿新丰”党建品牌。以新丰村为辐射,现炉山镇发展茶林3500余亩,其中连片1000余亩、零散2500余亩,年产成品高原生态有机茶46吨,远销国内外,产品价值接近1000万元。
  融合发展走好产业“路子”。将特色农产品种植、深加工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融合,打造集种茶选育、茶叶加工、茶艺研讨、林下养殖、农耕体验、民宿露营、休闲垂钓、民族服饰体验和摄影等于一体的“威宁乌撒烤茶生态观光园”。今年5月,成功举办威宁县炉山镇第一届茶文化体验周暨第四届“乌撒烤茶杯”双手采茶活动,当日累计接待客人500人次,销售额达2万余元。
 
  聚焦经济基础发展,变“闲”为“宝”,让百姓“富”起来。
 
  “产业+项目”盘活闲置资产。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产业路,通过打造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充分利用农户闲置农房建成一批特色客栈、农家乐项目,利用搁置凉亭发展“地摊经济”,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目前,农户通过“地摊经济”每月可增收2000余元。
  “党建+入股”盘活村集体经济。整合吸纳全镇23个村(社区)村集体资金共计120余万元入股合作社,按照每年7%的比例进行保底分红,每年为村集体分红8.82万元,有效促进全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稳岗+就业”盘活闲散劳动力。茶农通过将自主采摘的茶叶以每斤20元的价格卖给茶厂用于加工制茶,每人每天至少可收入60元。同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乌撒烤茶倌庄园每年可解决当地200多名劳动力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人留下来,腰包鼓起来。
 
  聚焦村容村貌提升,变“黑”为“绿”,让生态“美”起来。
 
  按下“绿色键”,加快推动生态修复。以“千万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党员带头扎实推进封山禁采、整治乱占耕地建房、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让新丰村褪“黑”增“绿”。目前,覆土复垦空闲宅基地6380㎡,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巡查小煤窑30余次,义务种植行道树7000余株。
  按下“美颜键”,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充分利用党员网格小组,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和粪土治理,带动形成全村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开展大型环境卫生整治10余次,累计改造圈舍51户,修建简易式污水处理池2个,安装排污管道300米,购置勾臂式铁皮垃圾箱8个,购置分类式垃圾桶10个,修建观光步道1600多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6盏。
  按下“保持键”,构建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建立“支部联党员、党员联网格、网格联群众”的“三联”模式,强化监督检查,严肃督促整改,实现从“八乱”到“各扫门前雪”再到自觉维护全村环境卫生的质变。
 
  聚焦乡村治理增效,变“散”为“聚”,让村庄“活”起来。
 
  “拉”紧社会治理这根弦。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由联系村领导和村“两委”成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普法员组成调解员,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现有网格长1名、网格员3名、联户长29名、法律明白人8名,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1起。
  “弹”奏文明发展这首曲。深入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村规民约18条,将红黑榜晾晒机制和红白事报备打招呼制度纳入村规明约,做到公示上墙,新丰村已成功申报为市级文明村。
  “唱”响文化繁荣这台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文艺表演等活动,实现“以文培元”;发扬和传承乌撒烤茶“八步曲”等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文育人”;积极利用民房墙体进行文化墙绘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乡村振兴等内容“搬上”村庄外墙,实现“以文促兴”。目前,新丰村已成立了一支文艺表演队,累计开展“乌撒烤茶杯”双手采茶大赛4次,真正让新丰村“活”起来。
  “高原茶乡,香飘万家,春天姑娘采茶忙,采茶忙,两岸工农并举,人人繁忙,勤劳人民奔小康,新农村天天,天天变新样……”歌词中描绘的景象,已然成为新丰村乡村振兴发展的真实写照,真正实现了煤渣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