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3-07-26

牛棚镇“四变”打好集体经济“组合拳” 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

作者:赵昭威 马勇 时间:2023-07-26 阅读:309


 
(全面开启毕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


 

营上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产业路项

  近年来,牛棚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在资金扶持、项目扶持、创新模式、人才强村方面下功夫,通过“四变”举措,打好集体经济“组合拳”,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起步难、经营难、组织难问题,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从产业上兴集体、富农民,跑出牛棚强村富民“加速度”。
 
  变“资源基础”为“经济优势”,破解集体经济发展起步资金短缺难题。

  起步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牛棚镇党委统筹整合上级扶持资金,坚持“一村一策”,做好各村种养殖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工作站、林业站、规划站等部门联合形成项目考察组深入到村实地走访,了解各村项目发展情况、资金缺口状况及群众对项目的认同性及收益情况,及时制订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聘请专职会计代理记账,进一步规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财务管理。2020年以来,牛棚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70万元,实施项目6个。
 
  变“输血增收”为“造血发展”,破解集体经济发展收益低难题。


  组织镇各部门、村(社区)梳理研判上报各类乡村振兴集成示范项目77个。争资争项的项目全部由村级合作社组织实施,实现合作社产业及项目渠道多元化,切实增加合作社收益。今年以来,17个村(社区)实施争资争项项目17个,项目资金共计370余万元,集体经济共盈利20余万元。
 
  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破解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窄难题。
 
  按照“乡镇统筹、各村入股、合作经营、收益入村”的方式,把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的村联合起来,开展村村联建、产业联合的联村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整合和规模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向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牛棚镇团山村、新关村、新营村、营山村、手工村5个村联建打造了牛棚镇特色果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西瓜、西红柿、辣椒、黄瓜、早熟马铃薯等,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5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投入资金共计45万元,5个村每年都有3.15万元的分红。
 
  变“赶鸭上架”为“头雁竞飞”,破解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弱难题。

  以建设“六型干部”为导向,积极吸引农村优秀人才回归,整合现有的技能人才、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建好人才培育“加油站”,使所有“能人”能够人尽其才。从村级人才库中择优推选村“两委”干部,大力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建立“赛马”机制,通过月目标考核拉榜排名、擂台比武等方式,提升班子抓经济、促发展的整体水平,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镇64名村“两委”干部中,致富带头人47名,占73%以上。利用镇级党校对村党组织带头人、党员和群众致富带头人开展集中培训,今年共培训村干部84人次,培训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3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