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特色产业让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李云侠 何艳 时间:2023-07-28 阅读:300

群众在雪山镇红旗村马铃薯基地采挖马铃薯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在威宁广袤的土地上,马铃薯、苹果、烤烟、苦荞、生态畜牧业等各类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各领风骚。农业生产在年复一年的时间旅途中周而复始,又随着政策、资源、科技的注入不断翻新,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产增收、农业提质增效。
威宁这片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土地,正按下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快进键”。
产业谋划绘就发展新蓝图
如何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威宁给出了“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烟保果”的产业发展思路,谋划了“5+2”产业发展布局,即把马铃薯、蔬菜、烤烟、苹果、养牛作为五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威宁火腿、威宁荞麦作为特色产业做精做特,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运作,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在威宁62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耕地332.5万亩、林地242.6万亩,成片草场、草山和草坡320万亩,物产资源富集,加之低纬度、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的区域性气候特征,是著名的南方“马铃薯之乡”“畜牧之乡”“冷凉蔬菜之乡”“苦荞之乡”“中药材之乡”。把“土特产”打造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这是威宁农业产业发展新蓝图中最核心的一环。
高质量发展擦亮产业名片
走进秀水镇前峰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千亩马铃薯在微风中泛起绿浪。
“2600亩马铃薯从种到收全部采取机械化,出产的马铃薯不仅销往周边省市,还出口缅甸、越南等地区。”前峰村马铃薯种植基地管理人员马春介绍,该基地通过机械化种植,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效率。
近年来,威宁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机械化提升、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马铃薯栽培更加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雪山镇灼乐多村马铃薯种植基地,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虎说,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流转周边闲置土地,统一经营,抱团发展,通过选择高产、高品质的10余种马铃薯品种进行连片种植,2022年,合作社种植马铃薯4000余亩,创收230余万元。
目前,威宁马铃薯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完善,成立马铃薯协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2家,常年外销马铃薯商品上百万吨,种薯外销20余万吨。同时,威宁还加快推动南方规模最大的马铃薯连片种植产业示范园、威宁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建设,马铃薯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发展,“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名片被不断擦亮。
无独有偶,近年来,威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奋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种植马铃薯144万亩、蔬菜20万亩、烤烟20.25万亩、苦荞12万亩,苹果挂果21万亩,肉牛存栏41万头、出栏14万头,生产火腿100万只,实现农业总产值237.2亿元,特色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更高效
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科技是重要的支点。
今年以来,威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紧紧围绕“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目标,从全县农业农村系统、林业系统和“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及种养殖大户中选派了623名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县62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
“大家施有机肥的时候要注意时机,把握好量……”5月24日,小海镇小海社区,一场由科技特派员开展的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培训正在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群众更好地使用安全、放心的有机肥提高耕地肥力,预防病虫害,提高种植技术。
威宁蔬菜育苗中心
科技特派员们根据不同产业需求,划分产业小组,围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方面,根据农时季节、产业发展需要,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讲解、示范服务、结对帮带等方式,加强对农技人员、青年农民、致富能手等教育培训,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同时,威宁还积极打造以龙头企业牵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探索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厚植农业发展新优势。
随着农业产业不断提档升级、群众增产增收,威宁农业产业发展正加速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