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3-09-19

牛棚镇强化“246”举措  助力禁毒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赵庆能 陈永鹏 马旭 时间:2023-09-19 阅读:455


   近年来,牛棚镇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各部门、各村(社区)通力协作,禁毒成效进一步巩固扩大,按照“246”工作法,助力和谐乡镇、平安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牛棚营造良好的环境。
 
强化“两训”建设 铸魂强基
 
  “两训”即校训、班训。学校、班级的校风、班风,是校园禁毒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所学校治校精神、办学理念的集中展现。在全镇10所中小学校开展禁毒校训、禁毒班训建设,将全校师生认同的禁毒箴言提炼出来、书写起来,作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用以警醒和激励师生拒毒防毒。长期的耳濡目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校训、班训,伴随学子们一路前行。
 
强化“四色”治理 赋能护航
 
  “四色”即红、黄、蓝、白,就是将在册吸毒人员60人以上的村(社区)列为红色警示,定为一级,全镇共有3个村(社区)。在册吸毒人员30至59人的村(社区)列为黄色警示,定为二级,共有3个村(社区)。在册吸毒人员1人至29人的村(社区)列为蓝色警示,定为三级,共有13个村(社区)。零吸毒、零涉毒村(社区)列为白色村,不定等级。定级定色后,分级分类开展专项整治,除白色村外,红、黄、蓝色警示村(社区),均实行对在册吸毒人员分级分类管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实行“七位一体”帮教,其中:红色警示对群众反映强烈、吸毒群体庞大、毒情形势严峻、外流贩毒突出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和重点打击。黄色警示开展毒情重点关注,营造宣传氛围,将易感人群纳入重点监测,发现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和重点打击。蓝色警示开展“治毒创无毒”整治行动,以禁吸戒毒为重点,全面落实禁种、禁贩、禁吸各项措施,切断毒品来源、防止吸毒人员新增。白色警示开展“无毒害”创建,坚持预防教育为主,巩固无毒成果,实现“禁绝毒品”的目标。
 
强化“六个”强化 固本凝心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队伍建设事。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组长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保障。组建禁毒志愿者协会,全镇现有志愿者201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42户、法律明白人160人、12名禁毒专干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帮教日常工作。
  强化经费保障,确保资金充足。2020年至今以来共投入禁毒工作经费83万余元,其中2020年43万元,2021年和2022年每年投入20余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禁毒日开展活动、禁毒宣传等。
  强化教育培训,确保能力提升。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学习培训,2020年、2022年两次到黔西市观音洞镇参观学习,通过经验交流,逐步提高禁毒防毒能力。
  强化设施建设,确保作用发挥。建设红旗社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着力打造示范点,引领周边村(社区)、辐射周边乡镇纵深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在镇卫生院开设美沙酮维持治疗延伸点,有效解决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问题,扩大药物维持治疗覆盖面;在牛棚中学、二中建成毒品预防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强化宣传教育,确保防毒未然。深入开展“八进”活动和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十个一”活动,着力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把“小手拉大手、大手护小手”活动作为为禁毒预防教育的纽带,将禁毒宣传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禁毒宣传教育链条;岁末年初开展农民工返乡教育和行前教育,增强外出农民工抵制毒品侵蚀的能力;户户见面的形式签订《禁毒承诺书》,所有涉毒人员签订《不再涉毒承诺书》。
  强化延伸帮扶,确保戒毒长效。与各场所建立涉毒人员出所必接机制,严格按照要求,“无缝衔接”落实管控措施;“七位一体”抓帮教,全面提升执行率;围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动态管控,对辖区内吸毒人员特别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精准动态管控,适时掌握动向;美沙酮后续维持治疗,有效解决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问题。
  牛棚镇通过开展“246”工作法治理,新增吸毒及外流贩毒人数逐年递减,从2020年新增吸毒人员16人、外流吸毒25人、外流贩毒7人;2021年新增吸毒人员11人、外流吸毒23人、外流贩毒3人;2022年新增吸毒人员2人、外流吸毒2人、外流贩毒0人,呈断崖式下降;今年来充分利用赶集集中宣传20场次,乡村文化广场宣传30场次、院坝会50场次、大喇叭常态化宣传,新关、中寨、红旗等20个村(社区)全覆盖,发放宣传资料21000余份。
  下一步,牛棚镇将以“246”工作法为契机,充分发挥禁毒志愿者、禁毒专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参与治理作用、不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和新关切,不断建立完善禁毒工作体系,强化开展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民禁毒工作走深走实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