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遇《小虫子》
作者:刘艳 时间:2023-11-10 阅读:203
浅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沥青路上,远远的,粉色轻盈的合欢花,像一顶凤冠,戴在几株繁茂的银杏树上,树下是一张白色的木椅。
我轻轻地归拢零落的合欢花,坐下,拿出装帧精美,散发着油墨香的《小虫子》。黑色的蚂蚁、红色的瓢虫,爬在碧绿色的封面上,米虫把活动的书封啃得豁七豁八,一看,就知道是一本有趣的书。
翻开书,欣赏着那些精美的插画,跟着小先生庞余亮回到了童年时代,蜻蜓、蝴蝶、螳螂……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也是我儿时的玩伴,但我却从来没有想过把它们的故事写出来。
小先生是家里第十个孩子,父母认为,他是来讨债的,是个祸害,因此,给他起名“老害”,从这个小名,便知他的童年不被待见。
六岁的一个下午,他被漂浮于空气中的“洋辣子”毛蛰了,父亲为了阻止他哭,抓起一只艳丽的“洋辣子”按在他胳膊上拖。小时候,我也被“洋辣子”蜇过,那种又痒又痛的感觉,到现在都让我心有余悸。然而小先生却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出呐喊和哭泣,神奇地逃窜到田野深处去了。从此,他关上了对父亲倾诉的嘴巴。这件事,在他的稚嫩的心灵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使他和父亲之间,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小先生穷苦的童年,长出两只湿漉漉的翅膀:饥饿和孤独。
他以为,成年后,会羽化成一只颜色难看,灰暗,忧郁,满身无法报复的仇恨蛾,没想到,他的小世界,却长出了富有、美丽的翅膀。
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智慧高洁的象征,小先生心底那份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使他潜意识里渴望成“蝉”。在一个不为人知的黑夜里,这只钻在土里的“知了狗”默默地抱着一棵柳树,他努力回忆童年里的小虫子们,还有那只芦花鸡,他一边回忆,一边吸食着风中的露水,静静地等待展翅高飞。
他想到,曾经钻在土里十余年,过了一个春天,他长出了“耳朵渔网”,网罗了母亲说的话,父亲说的话,别人说的话,从此,他的世界明亮了起来。他学会了和小虫子们说话,学会了和人说话,学会了和书籍说话,学会了和宇宙说话,学会了和父母说话,最后,学会了和自己说话。
他教学时,孩子们也变成了他的小虫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耳朵渔网”网住了孩子们的故事。他有了个梦想,他要把所有的故事编织成金色透亮的知了衣,如同唐僧的锦斓袈裟。
小先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消弭了对父亲的怨恨,他告诉世界,那些总被认为无用的孩子们,在大人看不到的地方,都会飞。于是,有了我手上这本清新浪漫,意趣盎然的《小虫子》。
读罢《知了与小傻瓜》,我起身沿着灌木丛散步,一只金黄色,晶亮剔透的知了壳,正紧抓着树叶,仰望天空,背上裂开一道缝,那正是知了的重生之处。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候一只完整的“知了壳”,等待有一天,羽化飞天,此刻,我好像听到知了叫,那是这个夏天,第一声的“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