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3-12-08

威宁:一个苹果成就10万人的致富梦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23-12-08 阅读:344


 “5+2”产业

威宁:一个苹果成就10万人的致富梦
记者 陈武帅


 
 
  “别看我这片果园面积不大,今年收入不下20万元。”初冬时节,牛棚镇三河社区苹果种植大户范荣成说起种植经,脸上笑开了花。
  范荣成的苹果园,虽然挂果面积只有15亩左右,但苹果脆甜多汁,市场上很受欢迎。每亩按照1万余元收入计算,要卖20万元左右。“游客来果园采摘都是5元每斤、网上订单要卖10元以上,苹果早早被商家预定了。”范荣成开心地说。
  范荣成是威宁众多依靠种植苹果实现致富梦想的农户之一。一个苹果成就了威宁10万人的致富梦,为威宁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悠久的种植历史
 
  威宁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据《威宁县志》记载:“清朝年间,中河乡人民将苹果枝嫁接在林檎砧上,至今尚存。”1904年,威宁石门坎引入苹果种植,有国光、红玉、倭锦、磅苹、金冠五个品种,而后移栽到威宁其他乡镇。
  威宁本土培育种植的“黄元帅”苹果,曾在1973年“全国外销苹果生产基地会议”优良品种鉴评中获黄色品种第2名。进入21世纪后,威宁苹果被农业部列入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
  最近这些年,威宁苹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从曾经的“丑苹果”一下子蜕变成“小甜心”,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让越来越多的果农实现致富梦想。
 
打造“威宁苹果”品牌
 
  今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暨全国果业知名品牌展销会上,“威宁苹果”从众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脱颖而出,以品牌价值9.31亿元,名列2022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这也是威宁苹果第5次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
  威宁苹果好评如潮,一方面得益于自身过硬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威宁持续塑造品牌价值的结果。威宁得天独厚的阳光、气候、生态等资源优势,成就了“威宁苹果”的好品质。威宁苹果着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风味浓,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国家知识产权局证明商标认证,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部分远销到香港、澳门。
  早在2016年6月,威宁县委、政府就制定了《威宁县苹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就是把威宁打造成“中国高原生态苹果基地”,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把“威宁苹果”打造为具有较高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公共区域品牌。
  如今,威宁苹果已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威宁苹果出国门
 
  “我们种植的苹果透心甜、嘎嘣脆,味道独特,酸甜别致,现场出货价已能卖到8元每斤。”威宁县苹果种植专家杨华说,他种植的苹果不仅畅销全国各地,甚至还有部分出口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威宁苹果走出国门不仅打开了市场,还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在广州市番禺区驻威宁县东西部帮扶干部的衔接下,威宁苹果不仅在广州地铁上打广告,在很多大型超市也都可以买到。东西部协作更是投入大量资金为威宁苹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改善、品牌推广等方面赋能。
  如今,威宁已初步形成了3个万亩苹果生产优势区域,与苹果生产、销售相关的经营主体100余家、能人大户400多户,建成1个10万亩以上产业示范带、2个5万亩以上示范区、3个50公里以上产业长廊,基本形成涵盖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技术推广、规模生产、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储藏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目前,全县苹果挂果面积约21.36万亩,年产量约18万吨,覆盖农户3.9万户10万余人,昔日藏在深山无人问的“丑苹果”,摇身变为年产值达12亿元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