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三抓”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作者: 时间:2023-12-15 阅读:339
威宁县有160万常住人口,其中劳动力89万,人力资源丰富。近年来,威宁县通过“抓园区、抓培训、抓就业”,持续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切实将威宁县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口红利,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布就业需求岗位6万余个,开展公共就业服务3.2万余人次,实现劳动者组织化务工3万余人,劳务派遣就业12250人,职业技能培训2550人,发放政策宣传资料5万余册,落实就业创业政策资金1000余万元。
抓园区,搭建人力资源开发平台
政府主导建。按照“聚焦初端、服务中端、兼顾高端”的思路,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县人社局牵头,县后扶公司承建,县产投人资公司负责运营,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在五里岗工业园区打造集劳动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功能完备的人力资源产业园。截至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并开园运营,是全省第一家建成并运营的县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引进企业建。采取“政府引导+引进企业+市场运营”模式,引进30余家县内外人力资源机构,涵盖职业中介、人力资源培训、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多个领域,为县内劳动力外出务工、职业介绍、劳务派遣等提供平台,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功能不断延伸,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目前,已开展各类线下招聘会71场,劳务输出6500余人集中返岗就业,劳务派遣就业12250人。
完善功能建。产业园内开设就业求职服务、企业招聘服务、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高校毕业生服务、零工市场服务等窗口,为来访群众和企业提供接待、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岗位登记、人岗匹配等常态化服务。同时,建设电脑网页端、微信公众号端、小程序端3个端口均可进入的线上人力资源产业园,企业可通过线上产业园发布岗位、远程面试、提供咨询;求职者可通过线上产业园浏览岗位信息、投递简历、应聘面试、咨询政策,通过线上产业园实现企业和求职者之间供需精准匹配。目前,已登记注册招聘企业信息3399家,登记应聘人员信息2.6万余人次。
抓培训,强化人力资源开发质量
对接用工企业找培训方向。对县域企业用工需求进行摸底,并安排专人到周边县区企业进行劳务合作洽谈,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同时,以东西部劳务协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威宁县驻外劳务协作站及商会成员企业优势,针对东部地区产业需求、岗位特点和我县劳动力资源特征,建立与协作地长效化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搭建求职用工需求平台,积极引进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入驻产业园。与大型用工地人社部门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建立持续有效的劳务输出机制,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目前,已签订劳务协作协议15个,引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30家,收集省外企业岗位需求10余万个。
联结务工群体摸培训需求。充分发动乡村两级基层力量,依托毕节市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逐户摸清搬迁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身体状况、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等信息,定期动态更新,确保劳动力各项就业信息精准全面;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入驻人力资源企业劳务资源共享,建立岗位信息实时对接机制。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对有需求的劳动力提供技能提升服务;采取“订单培训”“以岗定培”方式,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实用性。目前,已对全县89万劳动力就业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职业介绍、信息推送、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就业服务,其中贵州工贸技师学院与深圳风向标产教融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欧梵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340人。
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强化校校、校企合作,推动县内技工学校与省内外高等专科院校及知名企业合作,联办护理、助产、农村医学、药剂、医学检验、维修等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17个,同时与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新能源产业人才培训输出基地”合作协议,推进新能源产业人才培训。精选县内外培训机构41家,根据用工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务工群体就业意愿,以毕节鲁班、毕节织工、毕节乡厨、毕节康护、毕节农技、威宁零工六大技能品牌为主,分类别、分批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141人。
抓就业,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实效
打造内部就业市场。建设线上线下同时运营的就业“零工市场”。线下,在人力资源产业园内设立专项窗口,在老城区建立市场部,在零工需求量大的社区建立零工驿站,构建全城零工服务一张网;线上,采取“雇主+互联网+零工”的模式开发“威宁零工市场”小程序,提供跑腿、保洁、搬运工、杂工等服务,雇主通过小程序“下单点菜”,零工在线上完成候工、抢单和自动结算等事务。同时,雇主也可拨打“零工市场”服务热线进行线下下单,工作人员针对雇主需求指派服务人员。目前,已制定服务标准103项,登记零工4200余人,完成订单47000余单,孵化零工团队12支,部分零工已实现月综合收入4500元以上。
拓展外部就业渠道。强化劳务协作站建设,搭建省内外就业公共服务桥梁,抓住东西部对口帮扶机遇,与对口帮扶城市及当地大型用工企业、劳务派遣机构等建立劳务输出合作机制,扩大岗位供给。以劳务派遣、劳务输出为抓手,在威宁籍务工人员集聚地区成立新型产业工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商会成员企业与产业工人“零距离”优势,全方位拓展外部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截至目前,已在深圳建立新型产业工人党支部1个,成立威宁在深企业3家;在广州、深圳等地建设对外劳务协作工作站2个,服务务工群众5000余人。
强化就业权益保障。建立法律调解室,无偿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对存在被用工单位恶意欠薪、不诚信或恶意施工等情况提供维权服务。在“零工市场”小程序设置雇主责任险、劳动者工伤险等自助投保服务功能,目前共服务投保4000余人次。线上开发“威薪服务”劳动维权服务微信小程序,方便务工人群对恶意欠薪行为进行线上投诉,由县人社部门及时跟踪服务,打造快速处理机制,及时化解欠薪隐患,有效保证劳动者权益。小程序开通以来,共收到投诉欠薪线索19条,涉及168人,涉及资金76.64万元,目前已办结17条,正在办理中2条。(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