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3-12-18

“给力”工作队 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陈武帅 文旭 时间:2023-12-18 阅读:341


 “给力”工作队 助力乡村振兴
——猴场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扫描
记者 陈武帅 文旭

  猴场镇虽然素有“小金洲”的美誉,但这个古镇在乡村振兴中也面临诸多困境。该镇喀斯特地貌峡谷大沟壑深,荒山裸露难以发展大规模特色产业。今年以来,威宁从县直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乡村振兴工作队帮扶猴场镇,由草海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龙胜任队长兼第一书记,来自不同部门的罗亚云、周春雪、唐德关、夏景成、陈炳君、黄先元分别任该镇六个脱贫村的第一书记,他们奔走在猴场镇的田间地头,谋发展、兴产业,成为“小金洲”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龙胜:把为民情怀“驻”进乡村大地
 
  “感谢龙书记,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在他的帮助下解决了。我的21亩国储林补助款41000元已经拿到手,非常开心。”12月8日,猴场镇葡萄村村民文朝定高兴地说。
  文朝定口里的龙书记就是龙胜。他是草海管委会去年6月选派到猴场镇葡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今年5月在猴场镇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同时挂职猴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驻村伊始,龙胜走访发现,葡萄村作为全镇两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之一,不仅在党建方面存在问题,在社会治理、民生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遗留问题。其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数国储林项目建设问题,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龙胜带领村干部多次对当年的用地图斑逐块进行核实,摸清真实底数,与群众沟通交流,力争尽快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今年5月,在猴场镇林业站的配合下,龙胜再次带着村干部耗时一个多月,顶烈日、爬高山、下沟坎,帮助丈量统计国储林项目面积,目前27户群众共计35万余元的国储林项目补助已经全部发放到手中,用真诚的付出改善干群关系。
  葡萄村山高坡陡,群众几乎都以传统种植为主,散养着少量猪、牛、羊,特色产业几乎为零。面对这些具体情况,他带领村委班子到开华街道梨银社区学习养牛技术,到黄牛集团对比牛价,到邻村学习合作养牛模式。几经周折,最终有效利用省委办公厅帮助协调的18万元结余资金购买了能繁母牛,盘活了村里闲置两年的养牛场。目前,养牛场共养殖能繁母牛17头,村集体保底分红1万多元。
  今年上半年,龙胜带领葡萄村充分利用省级衔接资金32万元修建进寨道路5段共1.2公里,为5个村民小组约30户人家打通入户道路。此外,积极联系乡村振兴工作站帮助葡萄村验收新建厕所170座,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驻村以来,龙胜着力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葡萄村5组有几户人家长期断水,饮水供应不上,为了让群众用水得到保障,龙胜带领管水员到葡萄村5组沿着半山上的蓄水池去清理管道,连续跑了几天,才为这几户人家打通自来水。葡萄村有两条段悬崖路,坡陡弯大,有很大安全隐患。他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利用国储林部分集体资金9万余元,为葡萄村4个村民小组的危险路段安装了防护栏,并在其他危险路段设置了共计12块警示标志。
  此外,龙胜和各村结对帮扶干部利用驻村工作经费为92户脱贫户、监测户每家购买一袋大米和一桶食用油,自掏腰包给83岁高龄独居老人王金弟购买米面等生活物资,给村干部当入党介绍人,动员他们积极入党,为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争取最低生活保障,“护送”学生直到大学毕业。
 
  罗亚云:一幅手绘图,“小罗书记”誓让穷村换新貌
 
  12月8日,猴场镇木块村村活动室门前,罗亚云和驻村干部徐本洪正在墙壁上绘图,一幅天高云淡、牧歌悠扬的彝寨新农村映入眼帘。
  罗亚云是威宁县厚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派驻木块村第一书记。驻村半年来,这个90后小伙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为民解忧,被乡亲们称为“小罗书记”。
  85岁的张正秀居住的两间小平房,年久失修、光线暗谈。罗亚云自己垫付5000元请施工队帮助老人粉刷房屋、修补墙壁,让老人住上舒适的房子。“小罗书记比我儿子还亲,寨子里有合适的姑娘我要帮他做媒。”张正秀高兴地说。
  69岁的杨玉秀身患哮喘病,儿子儿媳都已去世,她和18岁的孙子相依为命。罗亚云了解情况后,三天两头去她家帮忙打扫卫生,主动照顾老人,还给她带去电热毯、保温瓶等生活用品,用真情温暖着老人。
  木块村是一个彝族聚居村寨,偏远落后。罗亚云召集村民开会,让乡亲们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针对木块村适合发展养殖业的实际,罗亚云积极和上级部门对接,争取资金支持,准备建设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肉牛带动乡亲们致富增收。
 
夏景成:一只保温杯,高中教师的拳拳驻村情
 
  半年前,夏景成还是威宁县第八中学的一名教师。今年6月,他选派到猴场镇巴西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启了一名基层干部的日常。
  通过走访,夏景成了解到巴西教学点98名学生营养午餐、卫生环境都不错,但入秋后学生喝冷水容易感冒。今年11月22日,夏景成把亲手买的98个保温杯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喝到热水。
  这只是夏景成驻村半年来的一个工作小故事。半年来,在夏景成的带领下,巴西村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不断壮大农村产业,持续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石。
 
  周春雪和唐德关:一辆电摩托,“白衣天使”变身基层干部
 
  周春雪是猴场镇保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前是威宁县人民医院重症科的一名医生,她也是驻村工作队中唯一的女同志。唐德关和周春雪是同事,目前担任长冲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前是威宁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
  为了方便深入群众开展工作,他俩学会了骑电瓶摩托车。于是,在保坪村和长冲村的乡间道路上,经常会看到他们骑着电摩托走访群众的身影。
  “有一次骑着摩托走访,经过一段河边砂石路,不小心摔倒搓伤了手肘和膝盖,鲜血直流,我随便包扎一下敷点草药就继续工作,一天假都没请。”唐德关笑着说,轻伤不下火线,驻村工作很辛苦,但为了乡亲们吃点苦也值得。
  从“白衣天使”到基层干部,周春雪和唐德关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经常免费帮乡亲们诊断病情,让偏远山村群众也能享受到县城医院医生的服务。
  新建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炳君在走访中发现脱贫户8岁的小男孩患有先天性手足畸形,他主动联系在六盘水市医院上班的老同学,预约到全国知名的专家对小男孩进行会诊。
  中营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先元在走访中发现脱贫户龙德奎整天喝酒不干正事,为了鼓励他转变思想,他自掏腰包购买2头小猪送给龙德奎,还给他在村里争取了一个公益岗位,让龙德奎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
  ……
  猴场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的这群“第一书记”,从踏上农村这片土地那一刻起,他们就一头扎进村里,给群众宣讲政策,了解民生疾苦,为村民的苦而苦,为村民的忧而忧,为村民的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