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01-12

陈龙:用实际行动交出驻村答卷

作者:陈武帅 整理 时间:2024-01-12 阅读:276


   90后驻村第一书记陈龙,2016年8月参加工作。自2021年8月担任么站镇水塘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防返贫、壮大产业上求突破,在办实事、优治理上求实效,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驻村答卷。
 
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基层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基层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来到水塘村后,陈龙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第一时间摸清了水塘村基本情况,明确了以“强化组织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思路。
  驻村以来,陈龙着力把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举措,大大增强了支部战斗力,有力提升了支部党员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的思想认识。
 
 
精耕细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为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陈龙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和种植养殖等方面情况,同时积极开展年度低保核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在走访脱贫户林早顺时,陈龙问到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时,林早顺说:“陈书记,我家孩子马上要结婚了,房子不够住,怎么办呀?”陈龙立即把该项事宜作为重点解决问题,建立台账、对账消号,在随后的1个月内,陈龙联系国土资源所及测绘公司到林早顺家查看土地性质,并为其申报建房材料,帮助林早顺家顺利建房。
  驻村期间,陈龙坚持定期开展下队走访,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守住了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风险。
 
凝心聚力促产业发展
 
  “有了陈书记的帮助,我们种植的白菜、马铃薯都不愁卖了,还得到了金融贴息和低息贷款政策扶持,大家都很感谢他。”村民穆桂许说。
  水塘村农业以种养殖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马铃薯、白菜,面对产业规模小、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缺少市场销售渠道的难题,陈龙一直放在心上。
  在了解到群众种植马铃薯销售不好的情况后,陈龙先后组织召开“四议两公开”,并第一时间对接帮扶单位、贵州银行、贵阳农商行、机关食堂等单位,并从脱贫户、监测户手中收购马铃薯2.4万斤,累计销售金额达到8.4万元。同时,陈龙还积极对接贵州银行、农行威宁支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水塘村群众开展金融养殖贴息贷款,让全村黄牛养殖存量增加了500余头,为今后发展壮大养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构建乡村治理机制
 
  驻村以来,陈龙全力推进水塘村基层治理、筑牢平安建设根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网格。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到水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变工作方法,将水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成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哨阵地,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初始、化解在村组。2023年3月,水塘村荣获第七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荣誉称号。
  陈龙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累计争取资金60万元,对全村3条约2.4公里的进寨道路进行硬化,还为水塘村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40.13万元,用于修建人行步道5240平方米及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
  不仅如此,2022年,陈龙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在水塘村开展了《春节慰问送关怀、浓浓真情暖人心》《七一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2023年累计为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同志捐赠保暖衣物、手套、生活保障等慰问物品2.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