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01-16

龙场镇:打造生态循环养猪新模式

作者:夏静 孙玲婧 时间:2024-01-16 阅读:315


 

工人在投喂乌金猪

  本报讯(记者 夏静 孙玲婧) 近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记者来到位于龙场镇红光村的贵州峰造牧业有限公司生态养猪场,看到一排排圈舍宽敞整齐,村民们正忙着喂养生猪。“我们现有9名工人,负责管理200余头乌金猪。”贵州峰造牧业有限公司生态养猪场的负责人刘永杰说,之所以选择养殖乌金猪,是因为其品种能适应高寒气候和粗放饲养,其肉质鲜美,适合高原牧场养殖。
  在龙场镇,农户素有“养猪过年”的养殖传统,过去多以农户散养形式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龙场镇积极引进特色产业公司,采用原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养猪场,将分散、简单的畜禽养殖方式逐渐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方式转变。  
  公司入驻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流转土地的农户签订合同,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200亩土地,流转费每5年递增5%。在收种季节,公司还雇佣本地村民种植玉米、荞麦、萝卜、土豆等农作物,而乌金猪的粪便则作为农家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实现自繁、自养、自产、自销的生态循环运营模式。
  晌午时分,村民舒仕平和其他几名工人把玉米、萝卜等农作物投入半机械化的机器里煮熟后,就用小推车把猪食运到猪舍内,在几声“啰啰啰……”后,所有的猪都争先恐后地来到猪槽前,开始享受营养美味的午餐。“我和妻子都在养殖场干活,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六七千元,一年下来能挣七八万元。”舒仕平高兴地说。
  发展产业最终的落脚点是解决群众发展难题,促进群众增收。“自公司入驻后,有近90户农户来到基地务工。”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印说。生态养猪作为一种环保、健康的养猪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该公司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结合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023年第一批出栏的肥猪大概在200到300头左右,总产值在200万左右。”刘永杰说,公司准备先在六盘水开一个猪肉专卖店,如果市场需求量大,将免费给农户提供猪种,按照标准建圈舍,全程监控饲养,长大以后我们高于市场价回收,让农户足不出户也能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