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的奋斗
作者:董红 时间:2024-01-19 阅读:243
那年我上初一,学校放了一周的假,不想在家学习,我跟母亲说要去商场陪她卖货去。起初她不肯,最终拗不过我,只能同意了。
原本打算象征性地拿些作业去写,可母亲说只拿本喜欢的书读就好了,我倒乐意得很,不过,这还真不太像她的风格。
到了那里才明白母亲为什么不让我带作业来,那一米长的柜台里一点空隙都没有,全都堆满了货。母亲的那把坐椅实在不能再窄再瘦了,看上去它比母亲的肩膀还柔弱。
母亲好不容易给我腾了一块地方,并用一包包的袜子垒出了一个临时的椅子,让我坐下去。我翻开了书,却一字也不想读,这逼仄的空间让人喘不过气来。母亲是怎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里度过的啊。
母亲卖的是小百货,主要有袜子、电池、指甲刀、鞋垫等小东西。一上午的时间快过去了,除了有两个人停下来随便看看又走了过去外,再没什么人了,我不禁替母亲着急起来。
终于,来了一位奶奶要买袜子。她挑选得那样仔细,看颜色,看大小,看接头,看厚度。那袜子被她撕扯得挤眉弄眼龇牙咧嘴,可她还是没有决定下来。
母亲全程微笑,不停地给袜子的质量打包票,老奶奶终于掏出两元钱买了一双。母亲把那两元钱塞进腰间挂着的钱袋里,那个钱袋干瘪着肚子,仿佛早就等不及了,一口气就吞了下去。
看见母亲高兴我也高兴地凑了过去:“妈,这双袜子能挣多少钱?”
“五毛。”母亲笑着告诉我。我脸上的笑一下子凝住了,“也太少了吧,市面上连五毛钱的冰棍都很少有了。”
“不错了,有的时候一天也卖不出一分钱呢。看书去吧。”母亲倒容易满足。
书翻开立在膝上,我的眼睛却跃过它跳到了几个邻家的柜台上。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大多是和母亲同龄的女人,只有一个50多岁的大婶。
顾客很少,大家都百无聊赖地或倚或靠或趴在货上,一点一滴地捱着时光。这些母亲们啊,将自己的时间全都交给了这狭窄的“盒子”,把子女的学费、吃穿用度全都寄托在一双鞋垫、一把剪刀、一块电池里。可是,她们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也许养的女儿不爱学习,也许生的儿子总淘气。但是母亲的努力一丁点都不会少,依然在这冬天寒冷、夏天潮湿的狭小空间里,攥紧了拳头。
我实在不忍再待下去,收起了书,和母亲说回家写作业了,她高兴地冲我笑笑,“别忘吃水果。”那一个苹果母亲得卖多少双袜子才能买下来啊。我背对着她摆摆手,没敢回头。
走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我蓦地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努力做个身披铠甲的勇士,把母亲从那一米的奋斗里解救出来,这样想着我不禁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