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01-19

岔河镇岔河村:“牛”产业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作者:林登珍 时间:2024-01-19 阅读:403


(全面开启毕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

 

利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

  本报讯(记者 林登珍) 近年来,岔河镇围绕“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烟保果”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养殖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前行。
  隆冬时节,岔河镇依然温暖如春。伴随着“哞哞哞”的牛叫声,记者走进威宁县岔河镇利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膘肥体壮的牛群正低头享用着丰盛的“午餐”。
  “喂牛,营养一定要跟上,特别是冬季,玉米、豆类等养料一定要给足,牛才不会掉膘。”12年的养牛生涯,解天贤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养牛经验丰富,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牛”专家。
  2016年,解天贤和朋友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了威宁县岔河镇利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和养殖。这几年,凭借市场发展的东风,合作社的牛越养越多,从开始的四五头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几头。
  “现在有能繁母牛15头、小牛11头。今年卖了8头,毛收入11万元左右,纯利润在5万元左右。”解天贤说,为确保无污染化养殖,合作社积极采取“还粪于田”等循环种养方式,牛粪用作牧草种植养料,这样既让牛“住”得舒心,也保证了牧草的生长。
  产业得发展,群众有收益。合作社牛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不远处的养殖大户张广林也乘着牛产业发展的东风,当上了村里面有名的“牛老板”。
  “我家现在有18头牛,年底打算卖10头,差不多要卖七八万块钱。”张广林说,这些年,靠着养牛,日子越来越好,“下一步,将养殖规模扩大,争取养到30头以上,实现生活水平再提高。”
  为了提振农户养殖信心,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岔河村积极推出“见犊补母”政策,即能繁母牛产一头牛犊,当地政府根据养殖户实际给予一定补贴。同时,还鼓励养殖户给每头能繁母牛购买保险,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岔河村现在有养殖户430户,牛存栏860头、出栏210头。”岔河村党支部书记朱兴正说,目前户均养牛两头。岔河村将继续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资金,发挥好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示范带头作用,将养殖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共享发展成果,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增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