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镇:夸都村菊花开出“致富花”
作者:夏静 孙玲婧 时间:2024-01-23 阅读:335
本报讯(记者 夏静 孙玲婧)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金钟镇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和气候优势,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发展菊花种植,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菊花开出“致富花”。
1月10日,来到可渡河畔上游的夸都村菊花种植基地,大棚内随处可见工人们正忙着犁地、剪苗、栽苗、打花芽、浇水等,大家你争我赶,不出一会功夫,一行行菊花苗就栽植完成。
刚吃完午饭回基地的村民李满就一直忙个不停,“我们今天要栽一个大棚的菊花,还要摘一些花芽。”李满告诉记者,基地离她家很近,每天工资是100元,一个月做下来也有3000多元。
据了解,该基地是金钟镇村民杨开金于2023年年初打造的,占地面积是10亩,共有23个大棚,主要种植白菊和黄菊。用工量大的时候有十二三名工人,少的时候也有四五名工人。
走进各个大棚内,记者发现不同大棚内培育的菊花生长周期也各有不同,有的大棚里还是幼苗,有的大棚内的菊花正处于生长期,有的大棚内菊花已经盛开可以采摘售卖了。
“每季我都会提前半个月育苗,缩短生长周期,4个月左右就能种出一季,种出来的菊花再按等级销售。”杨开金说,目前基地通过合理规划,已经实现了一年可以种植三季菊花,有效增加产业效益。
菊花作为祭祀用品之一,常年都有需求,这也正是杨开金发展菊花产业的原因之一。“我们的菊花主要是批发在附近乡镇各个花店,每个大棚一季能产出一万六千株左右,每一季的产值大约在25至30万,一年差不多就是七八十万的产值。”杨开金说。
黄白相间的菊花在夸都村开出了“致富花”,由于第一年种植,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大棚内种出的菊花根本供不应求,基地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既合理利用了周边闲置土地,又能带动更多老百姓家门口就业。种出一片菊花,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我们技术基本成熟,下一步,我们打算把菊花基地扩展到100亩,争取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就地务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杨开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