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浪!聚长风!
作者:彭凯 陈鸿江 杜雍 时间:2024-01-28 阅读:304
追光!逐浪!聚长风!
——威宁新能源产业发展侧记
记者 彭凯 陈鸿江 杜雍

象鼻岭水电站和光伏板“水光互补”

象鼻岭水电站和光伏板“水光互补”
冬日的牛栏江畔,暖阳高照、碧空万里。
走进位于玉龙镇田坝村的象鼻岭水电站,峡谷两岸层岩嶙峋,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板在崇山峻岭间熠熠生辉;江面之上,拦江大坝雄壮耸立,汇聚而成的库区水面,在峡谷烈风的呼啸中波光粼粼。这一静一动间水光共舞,点亮了乌蒙高原的壮美山河。
牛栏江,作为滇黔两省界河,以磅礴之势自乌蒙高原中奔腾而过,途中流经威宁县岔河、海拉、斗古、牛棚、玉龙5个乡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孕育了贵州省首个水光农互补示范项目——象鼻岭水电站。
群山深壑幽谷中,追光逐浪聚长风。隶属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的象鼻岭水电站,于2017年8月建成投产。电站整体采用“水光互补”开发模式建设运营,总装机容量为318MW。其中,水电站是牛栏江河流规划梯级中的第三级大(2)型水电工程,水库总库容2.63亿立方米,水电装机容量240MW,拦江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141.5米,同类型拱坝中位居亚洲第三;光伏项目占地面积2642亩,遍布玉龙镇工农村、田坝村、中营村三个自然村。
同为“靠天吃饭”的水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都具有各自的先天不足,而“水光互补”技术,提供了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有效方案。以象鼻岭水电站为例,当阳光充足时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让水电机组少发或不发电,将上游来水储存在水库里,不断提高机组发电水位,从而实现提高水电发电效率的目的。
通过水光互补,电站输出更为稳定的电能,更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通过水电平抑光伏输出的波动性,电网也能接纳更多的光伏接入电力系统,消纳更多的新能源。
光与水两种“元素”的完美结合,让“一片荒山、一条河流”成为了发展绿色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原基地。象鼻岭水电厂厂长、党委副书记陶国说:“在技术创新上,我们改变原来水电、光伏无功各自调节方式,创建水光多能互补厂级AVC自动调节系统,实现全站一个指令按优先级别控制,在满足电网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能降耗目的。截至 2023 年底,象鼻岭水电站累计发电量 36.8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 29.83 亿千瓦时、光伏发电6.97 亿干瓦时。”(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