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职担使命 勇毅前行续华章
作者:县人大办 时间:2024-01-28 阅读:1256
依法履职担使命 勇毅前行续华章
——威宁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综述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华忠(中)到麻乍镇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信访维稳、防汛抗旱等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乾(中)率队到开华街道走访易地搬迁户。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卫东(右)率队到双龙镇水潮社区调研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兴志(左一)到龙场镇调研县人大代表履职情况。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冶伟苍(中)率队赴绥阳县考察学习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天寿(右一)到岔河镇迎江村调研道路建设情况。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少康(右一)到炉山镇香炉山茶园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强站位,在把牢政治方向上达到新高度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统揽人大工作,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抓实主题教育,夯实思想根基。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研读指定书目、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一体推进,引导人大系统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开展了集中学习研讨26次,撰写发言材料48篇,党组成员上专题党课7堂,参加支部学习交流8次。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四下基层”为抓手,紧扣乡村振兴、医疗卫生、营商环境、立法、机关建设等方面,明确调研课题7个,开展调研40余次,深入查找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问题,提出务实建议对策,归纳梳理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11个。通过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职责使命,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政治引领,强化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主动向县委报告重大事项14次。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相统一,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7人次。始终坚持在县委的全面领导下开展人大工作,在把牢政治方向上力求更高站位、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强担当、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体现更大作为。
——落实县委决策,服务中心大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底线任务,围绕“六县战略”“五五攻坚行动”搞调研、作检查、听汇报、提建议;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预算调整等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积极参与了全县招商引资、营商环境、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城乡建设、安全生产、民计民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创建等工作;完成县委交办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班子成员持续联系7个乡镇,专题听取乡村振兴部门和“3+1”保障部门工作汇报2次,提出意见建议17条;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提出意见建议19条,坚决做到政治上与县委同向、思想上与县委同心、行动上与县委同步。
强立法,在提高治理效能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主动适应立法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突出立法重点,完善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充分发挥立法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立法工作不断推进。围绕“立得住、真管用、可执行”这个目标,在县委的领导下,科学研究制定年度立法计划;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走出县外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完善立法专家咨询制度,整合立法工作力量。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听取立法咨询专家意见建议,与报请省人大民宗委组织专家论证形成“两层级,双咨询”模式,为立法质量上了“双保险”。依法按程序修改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畜牧业发展条例》,废止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护条例》,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同时开展了修改《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相关工作。
——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不断规范。充分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加强联系点的规范化建设、实效化运行,确保各项工作创新性长效性开展。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贵州省畜禽屠宰条例等10余部法律法规征求意见,让立法接地气、听民声、聚民智,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组织人大代表、返乡青年、机关干部,通过进村入户、召开群众会、上法治课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共召开了群众会30余场,发放学习资料1000余份,到村开展法治宣讲5场,营造了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律监督不断强化。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的“法律巡视”监督作用,对“一府一委两院”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组织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情况开展了集中视察,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旁听县人民法院庭审案件80余件(次);在全市率先对公益诉讼作出决定,畅通了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提高司法机关执法水平和公信力,推动威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向纵深发展;报请县委出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推动法规落地见效;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切实维护法治权威和统一。
强监督,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聚焦县委“六县战略”“五五攻坚行动”,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开展监督,把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落到实处,全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生态立县”强化监督。坚持把生态作为立县之本,听取和审议了《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全县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生态林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威宁县人民法院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推动形成环境资源保护的强大合力”等意见建议28条;组织省市县部分人大代表围绕“践行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7条,为深入推进环境资源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助推“生态立县”展新颜。
——聚焦“开放兴县”强化监督。聚焦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瓶颈问题,听取和审议了《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全力在服务质效上下功夫,不断营造优良环境”“要切实提升部门政务服务水平”等5条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预决算调整工作报告、卫生健康系统国有资产工作报告、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按要求推进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及决算进行全过程监督,实现了监督方式创新。切实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融入人大智慧、注入人大力量,助推“开放兴县”谱新篇。
——聚焦“产业强县”强化监督。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聚焦县委“围绕草海抓保护、跳出草海抓旅游”的思路,听取和审议了《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合理规划,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意见建议5条,为我县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山地运动、康养旅游等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增色添彩,助推“产业强县”出新绩。
——聚焦“民生和县”强化监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聚焦教育、医疗这些最基本、最现实的民生,听取和审议了《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达标”“补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短板”“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等14条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将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心关切反映好、解决好,助推“民生和县”开新局。
——聚焦“团结安县”强化监督。联合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民族宗教场所的规范化建设管理情况的报告》,提出“进一步梳理完善相关制度,严格落实宗教工作责任制”等意见建议3条,助力巩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成果,全力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工作中强化统筹调度,组织县直部门和有关乡镇召开调度会6次,组织30余人次到“拥军一条街”等地开展调研,扎实有效推动各项创建工作,坚定不移为推动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凝聚强大合力,助推“团结安县”出新彩。
——聚焦“依法治县”强化监督。在高质量推进立法工作的基础上,实行精准监督、有效监督,助推法治威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听取和审议了《威宁县人民政府2022年法治社会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意见建议3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执法检查,提出“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水平”等意见建议6条;听取和审议了《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关于2021年以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提出“制定规范化的办案流程和从宽细则,切实提高办案效率”等意见建议3条;为推进“法治威宁”建设,对“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开展调研,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全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依法治县”上台阶。
强服务,在发挥代表作用上激发新活力
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搭建平台,提供载体,创新服务,有效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监督促进作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重要作用。
——着力提升代表履职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对2938名县乡人大代表开展全员培训,组织131名省市县乡人大代表外出参加履职培训,提升代表理论武装和履职能力;健全和完善“三联三促”代表工作机制,密切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诉求,切实做好融民意、解民忧、办实事。2023年,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326人次,各专委和工作机构联系代表218人次,代表通过走访接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联系群众586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21条,解决群众困难228个。积极协调省市新闻媒体加强对代表履职情况的宣传,不断增强代表履职的社会影响力。
——着力丰富代表活动载体。不断规范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在乡镇(街道)建设代表联络站41个、村(社区)建立代表联络室617个,打造示范代表联络站(室)各5个,创新打造行业代表联络站1个,不断推动站室工作开展“规范化”、联系群众“常态化”、服务形式“多样化”、问题解决“长效化”。2023年,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室1600余人次,接待群众21362人次,收集建议意见4600件,化解矛盾2765件,解决问题1624个。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组织全县3037名各级人大代表投身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围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绿色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代表视察84次,积极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努力在威宁高质量发展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着力提升建议办理质效。实行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机关各委室分类督办制度,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106件建议得到高质量办理。持续做好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切实以“小资金”撬动“大民生”赢得“大民心”。分别在五里岗街道、麻乍镇、龙场镇等19个乡镇(街道)实施代表建议项目共28个,涉及资金619万元,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提升了幸福感、满意度,彰显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为民情怀!
强效能,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展现新形象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力提升围绕中心、依法履职的能力水平,努力建设党委放心、人民满意的政治机关、权力机关、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组和机关周一集体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人大制度理论、履职业务知识、县委决策部署等。一年来,开展集中学习50次、交流研讨14次。共编撰《威宁人大信息》19期,“威宁人大”公众号发布信息31篇,学习强国、《人民代表报》《人大论坛》、省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众号共刊登县人大常委会信息21篇,及时宣传人大工作的亮点,拓宽了交流平台和宣传阵地,不断筑牢思想政治根基。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明确班子集体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分管责任,定计划、定目标、定措施,层层传导压力。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开展述职述廉、警示教育和廉政谈话,支持县第一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和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进一步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作风革命”,积极打造“六型干部”队伍,认真践行“五立五干”“四抓四实”“四到现场”工作作风,推进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认真处理群众来信,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处理了群众来信13件,接待群众来访30余人(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回顾2023年,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做好立法、监督、任免、决定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着力加强了自身建设,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望2024年,县人大常委会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六个坚定不移”要求,紧扣“五个新威宁”目标,大力推进“六县战略”和“五五攻坚行动”,感恩奋进、踔厉奋发、勠力同心,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为闯出一条彰显威宁优势、体现威宁特色的西部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而努力奋斗!(县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