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发展家庭牧场 唱响致富牧歌
作者:陈武帅 付立军 时间:2024-03-19 阅读:353
威宁县草地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享有“畜牧之乡”美誉。近年来,威宁大力发展家庭牧场,着力推动肉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大牧民在青青牧场上唱响了一曲曲致富牧歌。
2023年威宁全县拥有肉牛养殖主体10万余个,培育肉牛家庭牧场3000余家,肉牛存栏40.61万头、出栏11.63万头、牛肉产量1.56万吨。
标准化养殖:低成本 高收益
3月11日,双龙镇高山村家庭牧场,46岁的养殖户锁正元正忙着给肉牛添加草料。24头膘肥体壮的牛儿悠闲地咀嚼着草料,生态牧场干净整洁。
“以前收入主要靠种植几十亩洋芋,2019年国家流转土地搞光伏发电,我家20亩土地得到12万元流转费,再加上我多年积蓄,一共20万元全部拿来投资搞家庭牧场。”锁正元说,近年来,利用光伏板下种植黑麦草,再加上另外种植的30余亩青贮玉米,喂牛的草料不愁,虽然近几年肉牛市场价格起起伏伏,但因为养殖成本不高,一直都有钱赚。
“我的家庭牧场规模最大的时候,存栏的牛有50 余头,行情好的时候每头牛可赚上万元,去年牛价不好,卖了20头牛,收入17万元。这几年一共赚了30万元以上。现在还有24头牛,其中有16头能繁母牛。”锁正元说。
谈及生态家庭牧场养殖的好处,锁正元说:“刚开始盖牛圈的时候,养殖环境不好。2022年,当地政府补贴4万多元帮我修 建了化粪池、青贮池、堆粪棚,让养殖场变得干干净净。”
“我们村有961户4178人,建成家庭牧场97户后,养牛从3600余头增加到4300余头,每年销售1000头以上,养牛收入800万到1000万元左右。”双龙镇高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海云说。
双龙镇是威宁大力发展家庭牧场的一个缩影。
2020年以来,威宁共投入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在全县培育建设肉牛家庭牧场3000余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一户一策”工作措施,帮助养殖户修建圈舍、堆粪棚、化粪池、青贮池、草料棚等设施,改善养殖条件,推进家庭牧场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家庭牧场户均增加牛存栏2头以上,每年增收1.2万元以上。同时,推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等模式,实现家庭牧场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使之成为威宁农业发展亮点与优势,带动整治农村畜禽污染,美化乡村生活环境。
“家庭牧场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养殖户积极性,还改变了畜禽粪便路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庄畜禽粪便污染的问题,美化乡村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引导养殖户科学饲养,提升肉牛养殖水平,示范推广良种冻精、高效繁殖、直线育肥、全株玉米青贮、疫病防控等技术,有效解决母牛受胎率低、犊牛死亡率高、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等技术难题。”威宁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宫伟说,下一步将优化家庭牧场模式,让家庭牧场承包草场围栏化,饲草料生产基地化,家畜品种良种化,疫病防治科学化,使家庭牧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科学化养殖:生态好 牧民笑
初春时节,龙街镇大院村村民文忠诚正在管绍刚家的家庭牧场给牛添加草料。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好110头肥牛,每年5月到10月赶着牛儿去草场放牧。11月到次年4月在家庭牧场喂牛,日子过得很惬意。”文忠诚笑言,自己是“上班族”,拿的是“年薪”,每年工资2.5万元,作为一个74岁的老人,他对这个收入非常满意。
灼甫草场面积近9000亩,草场放牧着2000余头牛、5000余只羊,畜牧业让当地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自从实施家庭牧场科学化养殖后,灼甫草场实现了生态与养殖健康发展。
曾经的灼甫草场草都是野生的,长得也不算茂盛。当地牧民哪里有草就放牧到哪里,过度放牧很快就啃光了山头,草场退化很严重。
“现在我们根据草场面积来控制养殖规模,管绍刚家的家庭牧场养殖规模就控制在120头牛以内,科学化养殖既高效利用牧草,又能让养殖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文忠诚说,畜牧业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家庭牧场大力推广“种草养畜、草畜配套、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等科学方法。
“我们家庭牧场采取科学的养殖,一个围栏放牧三五天,然后把牛羊赶到下一个围栏,牛羊的养殖数量也进行严格控制,不搞以前那种野蛮生长的模式,这样才能实现草畜平衡。”家庭牧场负责人管绍刚介绍说。
灼甫草场的绿色振兴之路,是威宁探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的一个缩影。
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形成明显的立体气候,也孕育出丰富的草地资源。威宁是贵州草场面积最大的县,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达320万亩。
集中式养殖:既省力 又省心
时下,走进盐仓镇柳坪村,远远望去,集中式家庭牧场静静俯卧在山间,不时有哞哞的牛叫声从圈舍中传出。
柳坪村家庭牧场养殖户涂友龙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去检查圈舍,巡视牛群的健康状况。集中式家庭牧场的建成,让他省去了不少事,他对所养的70头牛充满了信心。
“以前养殖环境很差,一到下雨天,到处泥泞不堪,现在有了集中式家庭牧场,环境提升的同时还减少了养牛成本,省力又轻松,对我们养殖户的帮助太大了。”涂友龙说。
盐仓镇柳坪村养牛历史悠久,广阔的百草坪牧场为养牛产业提供了天然基础。柳坪村第一书记柳兴海说:“我们村自2022年建成占地20余亩的集中式家庭牧场后,村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有26户养殖户加入集中式家庭牧场,养牛300余头,其中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养牛28头。”
盐仓镇柳坪村按照“以粮养畜、种草养畜”的发展思路,把集中式家庭牧场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品质化方向发展。“近年来,盐仓镇在柳坪村、团结村和梨坪村三个村打造了集中式家庭牧场50户,养牛800余头,我们将继续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集中式家庭牧场养殖,让群众富起来、乡村美起来。”盐仓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杰说。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威宁始终把肉牛产业作为强农富农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来抓,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不断做大做强家庭牧场,让养殖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威宁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宫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