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03-29

“薯”写产业新篇章

作者: 时间:2024-03-29 阅读:237


 (上接1版)
  “就马铃薯而言,传统耕作方式8个劳动力一天仅能种植2到3亩,现在通过机械化种植,1台机械3人配合,一天能种植15至25亩。”毕节市农投机械服务有限公司讲解员说,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除了播种机外,技术人员还展示了残膜回收机、地面植保机、农用北斗终端等丘陵山地农机具装备。随着农机适用性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效率也随之提升。
  在该县五里岗工业园区马铃薯全粉加工厂里,经过分级、切条、烘干等工序,鲜薯变成了淀粉、净菜、薯条等产品。
  “整个生产过程都在数字化操作下完成,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带来的变化,让我们充满信心。”六盘水市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陆应会说,六盘水和毕节的地理环境相似,毕节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值得学习,相信未来两地在马铃薯产业上有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培训会,把培训收获用于实践生产中,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路径。”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农业工作者,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勇于探索的精神,努力寻找更多办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处处观摩点、一个个马铃薯的发展案例,让观摩人员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思路。这场开设在威宁的观摩会,正为全省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孕育出新的力量,也为毕节的农业发展“薯”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