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5+X”供餐模式通过听证
作者:张茜 时间:2024-04-02 阅读:348
本报讯(记者 张茜) 为全面提升威宁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少年儿童营养健康状况,3月29日,威宁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5+X”供餐模式听证会在县教育科技局会议室举行。县政协及相关部门、专家、消费者、家长代表等共26人参加。
本次听证会遵循公开、公平、客观的原则,通过应邀参会人员对《征求意见表》的选择:认可威宁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5+X”供餐模式听证方案的24人,占应邀参会人员的92.31%。
会上,各参会人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县教育科技局和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陈述和解答。
本次听证会威宁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5+X”供餐模式方案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情况。全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数共599所。义务教育阶段476所(其中小学421所,初中5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前教育阶段123所(其中公办独立幼儿园70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53所)。
(二)学生情况。2023年秋季学期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数22942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0231人(其中小学128415人,中学71816人),学前教育阶段受益儿童29190人(其中公办独立幼儿园10286人、民办普惠性幼儿园7662人、小学附设幼儿园11242人)。
(三)食堂情况。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661个(其中义务阶段学校523个,学前教育阶段学校138个)。
二、具体实施
(一)“X”定价情况。通过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召开家长会进行政策宣传、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X”费用采取根据大多数家长意愿定价、初中和小学分开定价,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定价等方式确定。目前“X”部分执行价为每生每天2元。
(二)实施情况。初中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小学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初中学校同步实施。
(三)“X”部分的供餐标准。每周供应3次符合国家标准的200毫升学生饮用牛奶和2次水果。
三、资金管理
国家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学生家庭自筹“X”部分资金由学校代收后纳入“校财局管”,县教育科技局财务核算中心统一支出。学校做到按月结算,按学期清算,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制度,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到资金使用阳光透明,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
四、工作措施
(一)制定科学营养健康的食谱。对照国家《学生餐营养指南》和《中小学学生餐良好操作规范》要求,结合我县学生饮食习惯、学生年龄段、食材供给等实际情况,按义务教育学生年龄段制定小学、初中各不少于16套带量食谱(春、夏、秋、冬季食谱各4套)供学校选择使用;或者每周分别制作初中1套、小学2套(寄宿制学校1套、非寄宿制学校1套)食谱供学校使用。
食谱重点考虑学生健康成长需求,每餐不低于“三菜一汤、两荤两素”标准,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每天食材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多种新鲜蔬菜和肉类充足供应,大豆及其制品和畜禽鱼肉轮流交替供应。保障天天有鸡蛋或水果,每周至少提供3次符合国家标准的学生饮用牛奶。寄宿制学校要统筹科学安排好寄宿生早晚餐,保障寄宿学生每天营养健康需求,切实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通过科学制定食谱,从源头上保证学生从“吃得饱”向吃得“营养、科学、健康”转变。
(二)严格落实食材采购“四统”制度。按照“确保质量、降低成本、就近取材、品种多样”的原则,由营养餐食材配送企业统一采购、统一农药含量检测、统一计量分装后通过冷链车将食材配送到学校食堂,学校验收并进行熟食加工后供应给学生食用。在运行期间,实施“合同式”管理,食材配送企业各个操作环节接受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督管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三)建立价格稳控机制。为降低采购成本和价格,保障食材质量,将“X”食材价格纳入营养餐食材询价机制。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以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教育、财政、农业农村、卫生、市场监管和学校、配送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2个以上询价小组,按照每学期开展不低于2次询价要求,根据农产品市场变化、季节特点等因素,认真开展询价工作,保障采购价格的合理性。相关部门要对采购数量、采购质量、采购价格等环节进行督查和审计,保障采购规范运行阳光透明,鼓励引导配送企业实行薄利多销和微利经营管理,确保采购的食材物美价廉。
(四)落实经费保障机制。财政和教育部门及时足额拨付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账核算”和“依法依规、专款专用、公开透明、跟踪问效”的原则。对营养餐配送公司配送的食品食材,学校按照统一入库、分类统计的原则建立台账,并实行一月一公示,一月一结算,按学期清算,及时支付学生营养餐采购货款,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杜绝挤占、挪用、违规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