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04-02

威宁:以“新”推“新” 闯出新能源发展新天地

作者:赵庆能 赵 伟 时间:2024-04-02 阅读:334


新质生产力的威宁实践
 威宁:以“新”推“新” 闯出新能源发展新天地
记者 赵庆能 赵 伟
 


  科技、创新、延链,追光、逐日、聚风。
  近年来,威宁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光、风光、水光、水风光等综合互补型新能源产业,持续探索推广新科技、应用新技术,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发展,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春日的牛栏江畔,暖阳高照、碧空万里。走进位于玉龙镇田坝村的象鼻岭水电站,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板在崇山峻岭间熠熠生辉;江面之上,拦江大坝雄壮耸立。
  由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象鼻岭水电站于2017年8月建成投产,电站整体采用“水光互补”开发模式建设运营,总装机容量为318MW。
  “同为‘靠天吃饭’的水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都具有各自的‘先天不足’,我们创建水光多能互补厂级AVC自动调节系统,改变原来水电、光伏无功各自调节方式,实现全站一个指令按优先级别控制,提供了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有效方案。”象鼻岭水电厂党委副书记、厂长陶国介绍,通过“水光互补”技术,电站输出更为稳定的电能,更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通过水电平抑光伏输出的波动性,电网也能接纳更多的光伏接入电力系统,消纳更多的新能源。
  在实现“水光互补”的基础上,象鼻岭水电站正积极筹建12兆瓦风电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内建成投产发电。届时,将完全实现 “水光风”多能互补综合利用,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的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威宁累计建成并网发电集中式清洁能源项目63个,装机规模372.9万千瓦,总投资265.40亿元,装机规模全省第一。
  新能源产业下游建设如火如荼,上游装备制造刻不容缓。
  2022年3月,威宁大力实施“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战略行动,把新能源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主力军,以长通集团为“链主”,引进优质能源开发投资商和配套零部件制造商,共同打造集风、光、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展现新质生产力的强大魅力。
  2023年1月投产以来,位于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光伏组件生产线全速开动,一块块光伏组件产品经自动玻璃上料、高速智能串焊等工序,一块完整的N型光伏板组件便呈现在眼前,经检测包装入库,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一道新能作为全球N型技术的引领者,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4.0电池效率突破了26.33%,开路电压高达730mV,创造了世界纪录。去年公司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九,N型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基地总经理盛兆选介绍,公司拥有专业、高效的研发部门,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每项新技术诞生,便被迅速投入到生产中,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近年来,威宁不断通过“布局+引领”“补链+创新”“政策+人才”的模式,汇集人才要素、资金要素、技术要素等相关资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招引优质企业落户威宁。同时,建立奖补机制,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引导新能源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如今的威宁,新能源产业项目遍地开花,新能源产业联盟不断壮大,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断完善,处处迸发以“绿”为底色的生机与活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