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外引内育”厚植人才沃土
作者:赵庆能 赵伟 时间:2024-04-19 阅读:303
(新质生产力的威宁实践)
威宁:“外引内育”厚植人才沃土
记者 赵庆能 赵伟

在小海镇松棵村蔬菜种植基地,祖贵东在指导群众种植蔬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只有让高水平的“第一资源”春潮涌动,才能厚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沃土。
近年来,威宁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聚焦人才“外引+内育”,壮大人才群体、创造竞争优势,把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为推动威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筑巢引凤 聚焦“外引”
“我今天是专程来找马主任的……”
“你说的是7次脑针治疗,让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开口说话那个马主任?”
走进威宁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远远就闻到了浓浓的草药香,前来求医的患者在诊室门口排起长队,大家一边交流,一边等待。
人们口中的马主任是该科室主任马越,1997年大学毕业以来,长期在湖北工作,擅长运用宫氏脑针疗法、传统针灸等诊疗技术及中医药辩证治疗各类疑难杂症。
2020年9月,威宁县通过“四不唯”人才引进政策,马越被引进到县中医医院工作,并主持成立针灸推拿科,在发挥好中医传统的“帮传带”的同时,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等方式,不断为威宁医疗领域从业人员拓宽视野、启迪思想,提高技术水平,增长知识和才干。
“我在临床教学中,既注重经典传承,又注重发展创新,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标,大家都成长得比较快。”马越说。
经过3年的发展,科室已经有22名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周边县、市,甚至云南、四川、湖北、浙江等地求医问药的患者纷至沓来。
人才在创造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威宁始终将引才聚才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摸清人才底数、人才需求,通过精准引才,一批批业内佼佼者聚集威宁。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何让一只只远道而来的“金凤凰”在威宁扎根落户?威宁深入落实引才优惠、招录招聘、创新创业资助、税收支持、高层次人才津贴、职称评聘激励、人才政治待遇“七大留才工程”,全面提供才能施展平台,解决后顾之忧,打造县域人才集聚新高地。
玉琢成器 强化“内育”
做好人才工作,“外引”解一时之忧,“内育”则是活水长流。威宁在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做好青少年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同时,把广袤的土地变身“田间大学”“人才沃土”,培育和集聚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
“大家种菜的时候,要注意深度,不要让泥土盖到菜心……”
春风拂面,走进小海镇松棵村蔬菜种植基地,农户们趁着凉爽天气,抢抓农时开展白菜种植,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农技专家祖贵东行走在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种植。
祖贵东是威宁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满怀一腔热忱的她,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30年如一日,把田间变成“大学”,默默耕耘果树和蔬菜技术研究推广工作,曾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成为威宁县首批县管专家。
“作为一名农技人员,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学堂和舞台,在田间的摸索中去发现,又让新的东西在地头绽放光彩。”祖贵东说,只有扎根三农一线,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农技真理。
在不断的实践中,祖贵东带领团队建成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累计2000余亩,累计筛选优良品种50余个,推广种植面积20余万亩。
如今,威宁像祖贵东一样成长于“田间大学”的“土专家”“田秀才”群体日益壮大,他们扎根在基层,行走在田间,通过自己过硬的本领,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热。
在一系列措施的加持下,威宁处处出焕发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气氛,充分激发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护航新质生产力之花在中国式现代化威宁实践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