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05-14

威宁:地膜“覆”出农业新景象

作者:夏静 罗纱 赵伟 时间:2024-05-14 阅读:296


 

双龙镇红光村覆膜玉米种植基地


  近年来,威宁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覆膜作为巩固提升农业产量、质量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结合土壤墒情,大力推进庄稼覆膜工作,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立夏刚过,威宁各乡镇的田间地头,白色的地膜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与绿色的作物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农民们抢抓时令,忙着进行栽种、放苗、除草等一系列农事活动,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每一片土地。
  在双龙镇红光村的玉米种植基地里,只见地膜上一行行玉米苗破土而出,放眼望去绿意盎然,一派勃勃生机。几名村民穿梭在地膜中间,查看苗情、放苗、定苗,忙碌着搞田间管理,为秋后增产奠定基础。
  “今年我家种植了1亩玉米,采用覆膜方式进行种植,覆膜的好处就是让农作物生长得好,增加产量,不用担心病虫害等问题。”双龙镇凉山村村民马跃说,地膜就像一道功能屏障,为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创造了一个温暖、湿润和疏松透气的环境。
  地膜覆盖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增温。威宁处于高海拔地区,缺乏热量条件,覆膜后温度上升,能有效促进作物正常生长。二是保湿。威宁早春干旱比较严重,覆膜能锁住冬天雨雪渗透在土壤里面的水分。三是控草。覆膜后高温会抑制杂草生长,也能减轻除草工作量。
  威宁是农业种植大县,具有海拔高、气温低、积温少的特点,因此农膜使用面积广、规模大、用量多,全县平均每年地膜覆盖面积120余万亩,农膜使用量7000余吨。
  “威宁80%以上的土地都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区域,在这部分区域覆膜的效果是最好的。近年来,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大家都积极采取覆膜种植技术,为作物高质高产增添多一重保障。”威宁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德超说。
  覆膜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增产增收技术模式,在威宁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点:环保问题。使用后的地膜成为了“白色污染”,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长期污染。为解决这些问题,县农业农村局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为抓手,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网点35个,通过“以旧换新”的兑换方式,按照2:1的旧比新比例进行回收,充分调动农民捡拾农膜的积极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助推绿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