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恩平:军人到警察 角色转换间彰显为民初心
作者:熊秋云 苏远粉 时间:2024-06-21 阅读:308

工作中的朱恩平
在威宁县人民医院,经常会看见一名威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警官,对一些伤者损伤程度进行检查,认真比对、仔细记录。
他叫朱恩平,1985年1月出生于牛棚镇新营村,2005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2010年12月退役后,朱恩平投身于人民警察队伍,成为了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法医工作者。
从军人到警察,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奋进;不同的战场,一样在冲锋。朱恩平用实际行动彰显着敢闯敢干、砥砺奋进的军人本色。
接力从军 兄弟立志赴高原
“家有千贯,不如出个硬汉。”朱恩平的父亲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从小教育孩子要立志报国。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中,朱恩平和朱恩伟两兄弟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2003年,朱恩伟应征入伍,每逢弟弟回家探亲说起军营生活,朱恩平羡慕不已。
大学毕业后的朱恩平为照顾年迈的父母,选择在离家不远的乡镇工作。弟弟从部队退役回来后,心怀从军梦的朱恩平动了接替弟弟去当兵的心思。家人得知后,非常支持他。于是,朱恩平毅然选择了报名参军。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2005年12月,朱恩平带着父母的期许,来到心之所向的地方——西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服役期间,他勤奋努力,刻苦训练、很快成为一名作风优良的优秀士兵。2007年,经过部队考核,他成功转为一级军士。2008年底,因在执勤任务中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2009年底,被评为武器装备管理先进个人;2010年底被评为“优秀退伍战士”。
一声班长一身责 当好兵更要带好兵
初入军营时,体型单薄的朱恩平一开始并不拔尖。为了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别人午休,他训练;别人睡觉,他加练。因踏实肯干,朱恩平成了一名侦察兵。当兵第三年,凭借过硬军事素质,他当上了班长。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带好兵,自己首先得精通专业。”这是朱恩平一直坚持的原则。每次执行任务,朱恩平的不服输精神让战友印象深刻。2007年一次军事演习中,朱恩平所在的侦察班在执行侦察任务时,一名战士出现了失误,面对突发情况,朱恩平临危不乱,带领几个经验丰富的战士再次查找问题,及时弥补失误,最终确保了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事后,朱恩平利用休息时间带着这名战友“单练”,用心用情传授他战术与技巧,日复一日,这名战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后来也晋级做了军士。
“一声班长一身责,作为班长,必须率先垂范,用心用情关心战士,为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尖兵队伍而不懈努力。”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朱恩平很是感慨。
退役不褪色 从警路上再显担当
经过部队这个大熔炉的磨炼,朱恩平黝黑刚毅的面庞和举手投足间的果敢诠释着一份军人的铁血忠诚和使命担当。
2010年退伍后,按照政策朱恩平被安置在当地一所小学工作,期间因表现突出,调动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工作细碎烦琐,但只要认真做了,群众就会认可。”刚参加公安工作时,朱恩平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他主动请缨,要求分配至法医岗位。
初来乍到,朱恩平就感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法医工作不分昼夜,更不论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警情一来便要迅速进入状态,容不得丝毫懈怠和大意。
面对困难,朱恩平凭借自己对法医事业的热爱及在学校所学的医学专业功底,很快就适应角色,逐一克服困难,出色完成每一个任务。
2024年,辖区内发生一起死亡案件。朱恩平根据多年办案经验,认为死者死亡原因非常可疑,经过近8小时的现场勘察,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目标,后经朱恩平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最终顺利破案。
军营磨砺真本领,警队亮剑战果丰。从“橄榄绿”变成了“藏青蓝”,从军营到地方,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朱恩平不忘军魂、共铸警魂,以责任与汗水延续军人的誓言,以军人的姿态守护着为民初心。